日期查询:2021年09月01日

爱心善举不分大小 志愿服务不计距离

  本报记者 张丽
  
   面对疫情,她勇于担当,协助社区核酸采样检测工作,为“战疫”贡献青春力量;面对志愿服务,她积极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善心100”志愿者,来自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01班的陈嘉馨,努力汇聚爱的力量,为贫困地区孩子送去温暖。“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一些孩子因家庭贫困无法实现上学梦。每当我想到这些,就更加坚定了我要帮助他们的决心。”近日,在“善行100”爱心包裹公益活动中,陈嘉馨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为贫困地区孩子与爱心人士之间构建爱心桥梁。
  
  主动请缨 参与防疫
  
   今年1月,晋中市榆次区启动新冠病毒核酸全员采样检测工作。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还缺少工作人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陈嘉馨深知自己的社会使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为时代立言、立德、立功。因此,当她了解到社区缺少防控工作人员时,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就近的榆次区锦纶街道建设路社区,主动请缨,以防疫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社区防控工作小组进行核酸全员采样检测信息登记、秩序维护、通知宣传、疫情排查、走访工作等。
   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核酸采集点,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白天,核酸检测时间特别紧张,提前到采集点做好准备,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陈嘉馨说。
  
  走访入户 排查登记
  
   每天上午7点40分,核酸采样信息登记工作开始。身穿防护服的陈嘉馨为了避免上厕所,全天不敢喝水。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不敢停笔,不敢放慢登记速度,因为很多家庭正抱着焦虑不安的心情在等待。
   到了中午,她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饭,立马又返回岗位。她说,她只想多争取些时间,为更多居民登记,不能让大家等太久。
   晚上7点,结束一天的任务后,她准备站起身时才发现,双脚已经冻得没有知觉,腰也僵得直不起来,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几乎全天没有站起身,一直坐在桌前登记。
   为了保证落实核酸全员采样检测工作没有遗漏,陈嘉馨还协助医护人员到周边小区进行通知宣传、走访排查,为一些无法行动的老人、患者及遗漏的个人上门普及防疫知识和采样检测。那段时间,在街道上、小区里,经常看到她一手拿着医用采样工具袋,一手拿着登记表、消毒液对居民们反复叮嘱的身影。
   在疫情防控的大形势下,大多数居民都积极配合,但陈嘉馨和医护人员也遇到过特殊情况。
   走访排查中,一位居民极力反对她和防控人员进屋为家中老人做核酸检测。对方认为,老人近期并没有出门,完全不需要做核酸检测,便将她们拒之门外。
   为此,陈嘉馨和医护人员在电话里反复耐心地与这位居民沟通。直至半个小时后,对方才同意做核酸检测。“我们必须对每一位居民负责。”陈嘉馨说。
  
  迎难而上 获得认可
  
   困难虽有,但感动颇多。陈嘉馨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匿名的爱心人士送午餐、奶茶,在背后默默温暖和支持着他们。“这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特别打动我。”
   还有居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并称赞道:“主动报名做防控志愿者,大学生太了不起了,年轻人真有担当!”
   连日来,陈嘉馨的志愿服务获得了社区防控小组负责人的认可。防疫工作结束的最后一天,临走前,社区防控小组负责人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孩子,真得太感谢你了。帮了我们这么多忙,为我们的防控工作减轻了很大压力,辛苦了。”
  
  热心公益 汇聚暖流
  
   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陈嘉馨不顾个人安危,为阻击疫情贡献了力量。而在学校,她也一直热心参与志愿活动,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每年“迎新”志愿活动中,都能看到陈嘉馨的身影。“我家离学校近,随时都能到学校帮新同学拿行李、做引导。”
   她还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善行100”爱心包裹活动,奔走在大街小巷,为贫困地区孩子汇聚暖流,送去温暖和关怀。
   “很多好心人找不到合适的捐献渠道,而我作为‘善行100’志愿者,就是要做好贫困地区孩子与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距离不隔绝爱。”陈嘉馨说。
   志愿工作形形色色,今天你为我指路,明天我为你撑伞,只要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彼此温暖,一起前行。在陈嘉馨看来,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帮助别人,也能在一次次经历中磨砺自己,激励自己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如果青春有颜色,那一定是“志愿红”。

%A5%2Fdate%2F20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