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3月08日

数力并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芳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曲凯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极具政治动员力、思想引领力、历史穿透力、时代感召力,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数力并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须批判错误思想和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做到“破立同存”。
  
   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必然会被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占领。正确的思想总是在同错误的思想作斗争中不断形成的,错误的思想如果不破除,正确的思想就难以确立起来。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各种错误思想本着漠视、无视态度或者不敢发声,各种错误思想就会趁虚而入,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直面这一现实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错误思想敢于斗争,不断净化社会上的“杂音”,排除思想认识领域的“噪音”,实现激浊扬清,让主旋律更加响亮。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必须做到有破有立,重点在立。立的首要在于要有底气,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课。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特征。我国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必须以中国历史为根、以中华文化为魂、以中国特色为要,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兴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旗帜鲜明地高扬马克思主义大旗,使思政课堂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输的“道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立的其次在于要通过彻底的理论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性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主旋律与错误思潮的界限,切实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鲜明确立起来,着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须提升教学内容深度和丰富教学形式相结合,做到“形质兼美”。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直面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聚焦现实问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政课所回应的问题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同时,避免教学过程中总出现单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情况,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理性思维更加发展、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体现思想性和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更深入的学理分析、更前沿的知识传授、更深层的价值引导,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当作科学来对待和研究,并与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展开广泛对话,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学术品位。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思想性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逐步探索、掌握思政课的授课艺术,包括提升讲课内容的思辨性,表达技巧的幽默性,把握传授知识的时机,把思政课中的哲思、意蕴、理趣充分融为一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把思政课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并传递给学生。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大包大揽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伙伴式共同学习关系,向双向互动、交流研讨的模式转变,更多把研究讨论问题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看似不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却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目的,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培养目标。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做结合”。
  
   “思政小课堂”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科学指导,指引前进方向,“社会大课堂”帮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积累智慧、增长才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坚持问题意思,强化实践导向,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科学指导,指引其前进方向。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要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予积极回应,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为其继续探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动力和指引。在课堂教学回应内容的同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全面、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考核方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教师为评价主体,采取座谈、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评比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效,制度性地引导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衔接,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要建立完善稳定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和制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积累智慧、增长才干。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首先要整合、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学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必须的硬件实施设备建设,建设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第二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全方位育人。社会实践具有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活动形式,为保证每一种形式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必须完善相关实践教学方案和制度,完善与所授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课时要求、教学内容等,在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管理和长期的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和提升社会实践所需的组织、团结、协作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运用和实践检验,促进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2F%E5%B1%B1%E8%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