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1月16日
精彩提案

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破解“教育焦虑”


    本报记者 田凤凤

  1月15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大会期间,收到提案911件,立案786件,经济建设类311件,政治建设类26件,文化建设类69件,社会建设类315件,生态文明类46件。今年,关注教育方面的提案有30件,涉及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双减”问题、职业教育、体育教育、大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省政协委员围绕就业、升学矛盾建言献策,就“教育内卷”“教育焦虑”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破解之法。

优先录取本省毕业生强化服务家乡感情纽带

  省政协委员、山西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洋说,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1076万人。我省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25万人,虽然落实就业率为82.5%,但其中还包括20%的考研人员及灵活就业等其他情况,并且未来五年仍将持续保持高位水平。
  刘洋表示,目前,一些高校专业设置偏离市场,部分高校存在教育重心错置的问题。
  此外,高等教育出现性别差距逆转,用人条件过高造成“教育内卷”。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学历、学校排名、学校性质等要求不断抬高,甚至过分要求。非“双一流”和本地院校的大学生甚至没有报名资格,无奈只好选择考研、升博等途径,造成慢就业和滞后就业现象,考研人数屡创新高。
  刘洋建议,根据我省现有经济社会基础及未来发展需求,教育部门应协调我省高校建立山西特色的培养体系,将毕业生就业与我省重大战略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紧密对接,围绕转型综改、高质量全面发展的龙头企业,建立各类人才需求信息库。增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系统性认知,减少人才供给和需求端的结构性摩擦。合理修订行政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在行政、事业单位、国企非研究岗位招聘中缩小或去除本科与研究生在报名资格、工作性质、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差距,要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可塑性和稳定性。鼓励我省各单位优先录用本省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强化毕业生服务家乡的感情纽带。在减少人才外流的同时,降低招才引智成本,真正做到“晋才晋用”。

成立职教集团校企融合服务地方经济

  省政协委员薛爱平表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办学资源分散,运行模式陈旧,专业参差不齐,资源浪费严重;实习实训短缺,产教融合脱节,师资结构失衡,人员大量闲置;就业渠道不畅,招生极为困难,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三难”问题长期并存、恶性循环,困扰着山西职教的良性发展。
  薛爱平建议,成立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产教融合,由职业院校发起,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工业园区等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共同构建运行高效、优势互补的资源平台。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原有的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财政渠道和经济独立核算、人事关系和员工身份等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平等互助的原则,自愿结成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职业教育集团应当服务于我省十大重点供应链的人才需求和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升级换代的需要,致力于开展成员单位之间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与技能竞赛等,整合职教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校企资源优先集团单位享用;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探索教学改革,在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整体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集团单位共同开发享用教学、科研成果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优先满足集团单位用人和毕业生就业需求,为集团单位员工的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为院校师生实验、实习及职业培训提供支持。
  同时,加大省、市两级的考核力度,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对省、市两级各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范围,加大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考核督查力度。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合力并举推进全民阅读

  省政协委员孟绍勇表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加强全民阅读,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孟绍勇认为,作为文化大省,山西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孟绍勇建议,要加大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阅读场所的改造、升级、保护力度,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这些场所进行阅读。借助“4·23”世界读书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推出阅读大使、阅读推广人,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民阅读。各级政府在发放消费券过程中,可以考虑单列购买图书费用,引导读者进入书店进行阅读消费。

建立健全机制助大学生返乡创业

  省政协委员程俊林表示,疫情造成我省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创业会面临缺乏创业经历、创业资金不足及返乡创业面临内外压力、基层创业培训专业性不强等困难。而引导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农村籍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及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失的有效途径。
  程俊林建议,建立健全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支持系统,给予长期创业者扶持资金奖励,使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一种长期性、普遍性的行为。拓展县(市、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创就业平台,组织推动高等院校和教育部门服务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创业。加强宣传,倡导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利用新媒体或直播的方式,生动宣传相关大学生创业政策。通过成功案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让在校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看待返乡就业创业的价值观,倡导正确的企业家精神。建立完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良好融资机制,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涉及到政府、银行、高校、学生等多个主体。为此,应当建立由国家机构保证、创业政策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制度,增强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投资和融资体制,扩大返乡创业大学生的融资渠道,完善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服务的基本体系,从而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贷款难、经营不稳定等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每周至少5节课

  农工山西省委以党派提案形式提出,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提案中表示,近年来,省、市、县各级学校都在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逐年上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倾向影响,重智轻体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体育课时被占用、体质健康测试走过场、校园体育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备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体育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有的家长怕孩子运动时受伤,有的体育教师怕担责任,学校为了避免所谓的“体育安全事故”,主要让学生进行保守的体育运动,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市、县财政专项投入不足,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大部分中小学校活动场所普遍偏小,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开展严重受限。
  农工山西省委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在校生体育运动保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制度,落实国家规定,开足体育课,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为学校配备专职校医,保障学生体育课和业余锻炼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建立体质健康教育评价制度,学校定期向家长公布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考核情况、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状况,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家校联动,切实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发展。
  农工山西省委还建议,增加体育课时,保证课外锻炼时间。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至5节,高中每周3至5节。学校落实课后服务要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确保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提高健康意识,掌握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手段,深化家校合作、共助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学生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通过建立学生个性化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引进智能设备辅助教学,将智能化穿戴设备引入学校体育运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充分宣传健康、科学的体育理念,积极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师生、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

开展高中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省政协委员阴建正表示,2022年山西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采用“3+1+2”高考模式。新高考与传统高考相比,不仅不分文理科,还在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面做了调整。要求,各学校配备专业生涯规划指导专职教师,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室测评,在科学分析学生成长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随着2023年的到来,新高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如何选择科目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网络上很多关于选择科目的文章和微信公众号,其中与山西省新高考有关的也不在少数,但关于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却很少。这就意味着学生选择科目时很可能没有进行生涯规划,做不到因人制宜和科学选科,更多的是根据网上的信息,比如已课改省份的选择占比情况、不同组合可报考专业等,甚至有的学生随大流。学生和家长选择科目时主要依据感觉,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职业倾向,也没有制定生涯规划,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盲目选择科目影响的是一届学生的前途、无数个家庭的未来。
  阴建正建议,组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专家团队,树立生涯教育规划团的典型。专家团队可由高校专业教师、高中生涯规划负责人等组成,制定生涯规划教育教材,进行课程开设时间、教学设计、开展形式等内容的解读,对各高中校长和相关负责人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培养并建立高中生涯规划师资团队,由于各普通高中受编制的限制,再加上师范类高校没有开设生涯规划有关专业,目前兼职生涯规划教师更符合各校校情。但是高中教师有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习和完成相关的生涯指导工作需要专业团队的指导培训。教育局可定期组织各校相关生涯规划教师参与培训,力争构建以生涯导师、学业导师、成长导师为主,以精英导师为辅的“3+1”生涯规划师资团队构建模式,以满足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同时,高校开设生涯教育专业。生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建立专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才能保证课程有效开展。专业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例如,可以在山西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开展生涯规划专业,定向培养生涯规划指导专职教师。数年后,各学校才能逐步建成一支专业性强、整体素质高的学生生涯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切实开展好学生生涯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