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实践桥梁 奏响青春主旋律
本报记者 钟如杰
共青团临汾市委持续开展 “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大学生感受平阳大地的历史底蕴,厚植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据悉,团临汾市委充分发挥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大学生先后走进机关、企业、社区、青年之家,开展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更深层次了解家乡,外出求学时做好家乡的形象代言人;带领“返家乡”大学生走进青年之家,参与青年之家建设、发展。
搭平台让青年“唱戏”
团临汾市委以精准服务为支点,搭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桥”。从2023年寒假伊始,团临汾市委邀请“返家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实践岗位进行多样化、合理性设置,共吸引1500多名临汾籍学子参与;为30余名清华学子搭建“青清携手 筑梦计划”支教调研实习实训基地,给300余名高三学子带来高考备考经验课程,缓解备考焦虑;为临汾籍师范类学生启动“为爱筑梦 童心启航”公益课堂项目,解决双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问题;为“返家乡”大学生搭建走进田间地头实践、新媒体直播助销、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平台,让每名“返家乡”大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都能有平台来实践、来检验、来提升。
团临汾市委坚持为党育人,引领青年学有所成。在寒暑假期间,组织“返家乡”大学生以主题团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交流研讨等方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用党的理论引导教育青年爱国爱民、磨砺奋斗。
此外,还建立了青年人才库,从“返家乡”高校大学生等优秀青年中,选拔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青年人才,并建立个人信息表,以便追踪其成长。选聘10名优秀实践大学生作为兼职团干部,并为他们发放了聘书。
基层团组织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近3年来,团临汾市委组织1.5万余名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走上实践岗位,提升自我能力,服务基层发展,感知家乡变化,。2021年,团临汾市委入选“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单位”名单,临汾《青春兴晋 家乡有我》主题短视频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破百万人次。
“返家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反哺家乡、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以青年视角、青春力量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团临汾市委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建立深度合作,在省内外高校成立8个临汾市在外学子工作站,吸引更多的高校学子来临汾发展,成为新一代“青年智囊团”,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围绕现实需要,打造对口专业实践团队,让“返家乡”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为助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创出“叫得响”青年服务品牌
在工作实践中,团临汾市委不断创新工作,变单项活动为品牌产品且取得了实效,如团蒲县县委首创 “青清携手筑梦计划”品牌活动,寒假期间由清华学子赵钰婷带领13名队员前往蒲县支教和调研。他们组织63名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开设“空中课堂”,为蒲县1800名学子进行课堂教导、成长规划等。
如今,团临汾市委围绕“爱临汾 赢未来”主题,打造出“青清携手 筑梦计划”“学子工作站”等“返家乡”系列子品牌,形成了“1+N”品牌矩阵,以主带辅,以辅促主,创造出一个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青年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