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运史+”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王丽娟
2022年,山西大学启动了校史青运史研学重点实践项目,搜集到图片视频、档案文献、实物资料和口述史料20余万件,编纂了9本思政读物。通过青运史研学、搜集青运史料、编研实践成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青运精神。
重走故地 增强历史认同
2022年3月14日,一条关于组建“山西大学校史青运史研学实践队”的通知刚一发出,就吸引了无数学子争相报名。这个由校团委指导管理,校团委分管副书记、院团委书记担任指导员的校史青运史研学实践队,依托校青年媒体中心、校青年理论写作人才培训班、校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队和院团属媒体,吸纳了各团学组织的骨干加入。
实践中,队员们注重场域体验,在校内外青运史故事发生地组织读书会、竞答闯关、重唱校歌等主题团日活动,增强仪式感召。同时,助力遗产保护,围绕校史地标建筑保护和所在地社会发展,建设团员青年爱校荣校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7月,实践队走进克难坡,大家重温了入团誓词,开展了校史知识宣讲、竞答闯关等活动,在抚今追昔中感怀山大人精研苦学、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抢救史料 加强成果转化
参与青运史史料征集工作的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兰秋月在学校档案馆里,看到一本名叫《光学》的书,该书是山西大学堂设在上海的译书院于1906年所出的教科书,证实早在120年前,山西大学堂就开始教授物理。
在这项活动中,山西大学共青团发动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挖掘院史、系史、学科发展史、团学组织发展史史料。规范建档立卷,造册登记,建立“党领导下的山西大学青年运动史”微档案室,以相对完备的史料体系服务青年运动实际需要。
通过实践,队员们编纂了5种7套共9本读物,创作了1部原创主题MV,推广了系列网络推文和校园文体活动。
2022年5月,“山西大学团委”微信平台第4次登上全国榜首,这是以青运史为主题元素的网络产品助力的成果。
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山西大学共青团在宣传校史青运史的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并被团中央遴选为高校网络新媒体示范工作室。
锤炼队伍 提供思政课供给
山西大学共青团把党的青年运动史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师生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堂课。
从突出育人导向、突出常态长效、突出青年特色、突出实践导向出发,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态化青运史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把青运史宣传教育融入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和日常教育中,不断提升青运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青运史研学到‘青运史+’,校团委不断优化思政育人顶层设计,有效扩大了大思政课的内容供给。通过丰富的环节设计,锤炼了团干部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能力。”山西大学团委副书记郭佩祥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山西大学共青团以创新“青运史+”,让广大学子深切感受到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成就,为投身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奋斗本领,大力发扬青运精神,以“青春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