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6月20日
本报联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史料研究中心和“触摸团史”微信公众号主办 史料文物中的团代会历史(十一)

这套青年团一大参考资料足以作团史馆“镇馆之宝”

中央团校 李明龙 文/图


      团代会会议材料,是记载和研究团代会工作及其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自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先后召开了14次全国团代会,有关早期珍贵的团代会会议材料,当属1949年4月青年团一大发放的会议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考资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考资料”,并非一本书或一本合订本,而是一整套、一个系列的资料汇编,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在1949年4月编印的,其主要目的是为各地开展建团工作提供学习资料,属于中国青年运动百年历史中的文物级史料,可以作为团史馆、青运史馆的“镇馆之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征集,可谓“一书难求”,即使寻找其中的一册,亦如同大海捞针。从所征集的实物来看,这套参考资料有十多册,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分为“中国青运文献”(2册)、“国际青运文献”(2册)、“建团工作”(5册)等多种专题。由于当时是仅供内部使用的资料,其中收有大量党的重要文献,故此,在各册资料封底,特意印有“非卖品”字样,以防翻印外传。
  我们来看看各册资料收录了哪些内容。《中国青运文献(一)》收录有:193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1935年11月5日,冯文彬的《使青年运动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1935年12月,冯文彬的《为什么改造共产主义青年团》;1940年6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战区青年工作的指示》;1940年6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 《关于目前国民党区学生工作几个决定》;1940年12月12日,中央青委《关于青年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941年6月4日,中共中央 《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7篇文章。《中国青运文献(四)》收录有:1937年4月18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救亡运动任务的决议案 《目前政治形势与青年》;1937年4月16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提出《全国青年救国纲领草案》;1937年4月18日,西青救常委会制订《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草案)》等6篇文章。《国际青年运动(二)》收录有:《列宁给青年的教训》《苏维埃青年在工业节约上的斗争》《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础组织》《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与体育活动》《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社会主义竞赛的发动者》5篇文章。
  《建团工作参考资料》的序言指出:“这本小册子,是从各地送来的工作材料中选取出来的,只在文字上略经修删,其与原来面貌,无大变异,里面有许多是好的、对的,但也有些是不完全合适的。为帮助大家对建团工作的各类问题能作更广泛更深的探讨,特汇印此集,作为参考。”
  这套青运文献资料面世后,除了为各地建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外,还意外带火了资料封面上的“五角星”“齿轮”“麦穗”组合图案。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尽管团旗、团徽尚未诞生,但许多团组织已把这个由“五角星”、“齿轮”、“麦穗”构成的图标作为青年团“视觉识别系统”中的组织标志及象征图案而广泛使用,各地团组织,也包括部队团组织,开始在团课教材、文件汇编以及刊物和团员证、团费证等印刷品上大量使用这一图案。
  彼时,此图案虽是一种非规范的组织标识,但随着团系统广为传播,其实际发挥的功能,却相当于后来的团旗和团徽图案,任何印刷品上若是印有此标识,都会被认为是与团组织有关联的。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因团徽标识的诞生,“五角星、齿轮、麦穗”图标才渐渐消失。至于其具体设计者,仍有待发掘相关史料进行考证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