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7月03日
河图洛书保健推拿实用技术第七代传承人牛亮亮

传承非遗技艺 助力康养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田璐

  今年35岁的牛亮亮是山西晋城人,师承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非遗传承人王一丁,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长达9年。他不仅把这项非遗技艺带回家乡,还免费为400多名有就业需求的人培训,竭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晋城打造北方康养样板城市贡献力量。“目前,我正积极申报成立晋城市市级技能工作室,希望能在家乡把这项非遗发扬光大。”6月29日,牛亮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希望让更多人受益”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 《尚书》中,其次在《易传》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3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有着密切联系。2014年,河图洛书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一丁是共和国功勋人物之一,酷爱传统文化,数十年研究探讨河图洛书理论,将河图洛书深奥理论应用到中医保健推拿中,创造了按摩推拿技术,该技术对诸多常见病、疑难杂症的保健康复效果显著。2019年,该技术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及如何与这项非遗结缘,牛亮亮告诉记者,皆因2010年时自己腰部受伤,在家卧床三年,多方医治,收效甚微。为了根治疾病,2014年,他经朋友介绍,前往山东寻求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创始人王一丁帮助。经对方推拿,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腰部顽疾。
  “我是受益者,所以非常希望能学习、传承这项非遗,让更多人受益。”于是,牛亮亮下定决心,拜王一丁为师,跟随对方学习这项技术,历经长达9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其间,他通过严格的考核,成为河图洛书保健推拿实用技术第七代传承人。

“手艺易学难精”

  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实践的,生动丰富的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基本标志。学习河图洛书保健按摩推拿技术的过程中,师傅耐心指导,牛亮亮潜心钻研。
  “手艺易学难精,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需要不断练习手法,深刻体悟河图洛书理论,精益求精,才能运用到实践中。”牛亮亮说。
  学习3个月后,牛亮亮开始动手实践,免费为有病痛的人按摩。起初,大家反馈非常好,这让他感到很满足。渐渐地,在大家的夸奖声中,他产生了虚荣心。
  一次,牛亮亮为一位腰痛患者按摩时遇到了问题。“当时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有些心急,没有按照推拿理论的要求进行按摩。几分钟后,对方还是感到疼痛。”牛亮亮说,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还好师傅在身边,指导他在对方肾部穴位严格按照次数进行按摩,这才解决了问题。
  这件事给牛亮亮 “上了一课”。他说,师傅是一个为人和善却不善言谈的人,从师傅身上,他学到的不只是技艺,更多的是精神的传承。“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习这项技术最忌投机取巧,因为这项技术是建立在河图洛书理论基础上的,讲究的是阴阳调和,不能心急,要慢慢推敲。”
  于是,牛亮亮重新学起了理论,力图学深悟透,帮助更多人消除病痛。

传承技艺助力康养

  2020年,牛亮亮带着一身技艺回到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再就业人才培训”活动,为有就业需求的人免费培训河图洛书保健按摩推拿技术,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失业人员。他们的家人患感冒或头疼,或者家中有偏瘫、中风患者,我都会教他们最实用的方法。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能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牛亮亮说。
  目前,牛亮亮已开展培训11期,惠及农村失业人员400多人,帮助他们掌握按摩理论知识和基本手法,并提供临床实习岗位。
  在倡导全民健康生活的当下,牛亮亮潜心研习技艺,回到家乡后竭尽所能讲健康、谈养生、传技艺,理论结合实践,手把手向农村失业人员传授一技之长,为传承非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晋城康养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