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于钟情的社区事业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曾经,在许多人印象中,社区工作者就是居委会大妈的形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优秀青年充实到这一群体中,用全新的视角管理并处理社区事务。他们在琐碎的工作中收获成长和感动,在平凡的岗位给社区居民送去温暖。王志广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王志广出生于1992年5月,中共党员,现任阳泉市城区北大街街道中心广场社区党委副书记、团支部书记。2023年,他被阳泉市城区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2021年10月,王志广通过阳泉市城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考试,加入了北大街街道西营盘社区。带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他穿上白衬衫、西装、黑皮鞋,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提前来到社区。入职当日刚好是社区换届选举的日子,王志广便来到活动室,搬凳子、抬桌子、扫卫生、布置会场。忙碌中,他感觉居民看他的眼神像看“猴”。他赶紧脱掉西装,挽起袖子继续工作。此后,他便把入职时穿的西装收起来,只在开会时才穿。他懂得了“社区工作不能只用脑子,要用手,也要用嘴,更要用脚工作”。
在西营盘社区工作的半年时间里,王志广用脚步丈量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网格内288户居民,他能准确报出对方的名字和电话,这给居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成为他掌握网格情况、快速化解矛盾、解决居民疑难、听取居民意见的“趁手兵器”。就这样,他穿梭在西营盘的楼间巷宇,从居民中走来,又向居民走去,在西营盘片儿区,总能看到这个个头高高大大、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笑起来眯没了眼、操着一口地道阳泉话、“上房下沟”一身工作服的“接地气儿”的小伙。
投稿宣传提升社区知名度
调任滨河西社区后,王志广主要负责宣传工作。
首次参与社区宣传工作,王志广感到既兴奋又充满期待。他积极向媒体投稿,希望能够为社区带来更多的关注。但无论他怎么努力,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尽管那些投稿在他看来都很有创意。王志广没有气馁,他意识到不是媒体不采用,而是自己写作水平不够,或是摄影角度不对,他暗下决心要走出“舒适区”。于是,他开始不断提升自己,买来有关写作和摄影的书籍自学,多看、多写,更加关注社区的热门话题,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更加贴近社区需求,内容也更加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惭渐地,王志广的投稿得到越来越多的赞赏和分享,社区的知名度也逐渐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讨论和活动更加热情,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半年间,他在省、市级媒体发表报道30余篇。
打造现代化治理“红色样板”
调任中心广场社区副书记后,王志广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该社区办公场所狭小、活动阵地短缺,社区党委组织活动、服务群众、组织建设严重受限,给打造党建精品工程、社区治理提档升级带来了一定困难。该如何破题?王志广经过仔细斟酌、反复考虑,结合“中心广场”的特色名字和优越地理区位,以建设“户外广场”为突破口,通过构筑“红色队伍、红色阵地、红色网格、红色服务、红色治理”疏密得当、上下联通的“红色矩阵”,推行“1+8+X”服务体系(“1+8+X”,即通过1个社区“大党委”,提供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文明实践、便民服务、困难帮扶、纠纷调处、文体活动、数字社区8项基础服务,延伸多项个性化服务),使得党员队伍更壮、战斗堡垒更强、网格建设更好、为民服务更优、社区治理更精,蹚出了符合该社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民-社区-单位全域互联共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红色样板”。
王志广是众多社区工作者中最平凡的一个,却也做着不平凡的事情,默默地奉献于钟情的社区事业。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奋斗圆青春之梦想,在广阔的基层天地披荆斩棘、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