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辟多级联动的群团工作新局面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奕欣
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光荣使命。新征程上,面对国内外发展进程中战略机遇、风险挑战等所带来的影响,各级党委和各级群团组织要全面提高认识水平,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的新特点,在把握好群团工作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不同领域的发展要素及各地区群团组织发展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各类社会优势资源,持续健全优化群团工作体系,扎实开辟多级联动的群团工作新局面。
市级层面:市级各群团组织要找准群团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要依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和市级党委的部署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紧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助于群团工作顺利推进的意见和指南。对群团工作开展的支持要多点发力、精准施策,要契合工作内容的体量规模,以突出工作特色和品质要求为中心,第一时间调动一切资源去为群团工作的正常启动和整个市级群团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灵活有效的援助支持。一方面,要积极联络职业化的研究机构针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辅助指导,不断完善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引进机制建设,要在专业化、规范化的群团发展建设道路上,为消除群团工作开展只停留在表面的弊病积累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能够长期攻坚克难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要深化建立群团工作经费申请机制和专项资金应急支持政策,着力确保群团工作的经费能够随着具体工作开展的深入、服务内容的拓展、工作深度的扩大而及时保障到位。不止于此,市级各群团组织还要持续加大对下属县、乡、村群团工作的督导力度,避免因县、乡、村群团组织的观念落后不重视而出现工作疏漏。
县级层面:在统筹协调上级工作任务的同时,县级党委要指引带领县级群团组织对各单位内部的工作进行归类合并,全面提升群团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根据外在发展需要和各群团组织工作对象的内在属性整合原有的群团工作阵地和设施资源,把各组织内功能相近的部门进行重组和系统化管理,要建立清晰明确的专业化组织运营体系,深入秉持“专人、专职、专事、专责”的原则,从根本上提升群团工作开展的精准度。观照现实,县级群团组织发展相对迟滞,各组织之间的发展不够均衡且快慢不一,彼此间的成熟度大有不同,在具体工作进程中,要逐一分析各群团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要有针对性地按需配备具有对应工作履职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专职群团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把围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等的“专业能力”补强建设作为推动群团组织日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来抓。
乡镇层面:一方面,要注重群团组织的“乡镇工作队”建设,要结合乡镇群团组织具体事务的管理需要,从辖区所属范围内选拔各类行业领军带头人才充实到群团工作队伍中,把准用好其对人文地域、工作模式、群众关系网络等熟悉的优势,做好各行政村之间的互通串联,要在服务民众的基础上,构建起与辖区内群众的常态化联络机制,更好地促成群团组织便民惠民工作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乡镇党委要探索尝试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工地等建立基层群团组织代表联络服务站,要以群团组织为连接点、群团工作为转换平台,发挥好群团组织与百姓沟通互联的优势,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地协调为乡村百姓提供权威必要的务工作业技术支持,要与村级党组织一同献力于帮助生活在乡村的群众更快速地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手段,多管齐下为群众生产创收做好技术支撑保障。
村级层面: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4.7%,仍有近4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整体的发展虽有所改善,但因农村人口繁多,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还是要扎实筑牢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比之下,各村级组织特别是各村党组织对于群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大大不足、陌生感较强。久而久之,一大部分群众与群团组织脱节,村级群团工作发展缓慢。各级党委特别是各村党组织要选优配强专职村级群团干部,为村级群团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办公场地,更要全面改善和提升村级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群团组织的办公场所建立在农村群众居住地周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农村的群团干部要深入一线帮群众解决难题,要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来改善和提升百姓走近群团组织、依靠群团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为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打造网格化群团工作室,把农村范围内的青年、妇女、工人等群体集合起来,将个人纳入到村级群团工作的全过程,在各环节当中发挥优势特长;要赋予村级辖区内群众以双重身份,使其既成为村级群团工作的受众对象,又成为村级群团组织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的衍生力量,实现整个村级范围内群团工作开展的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