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12日
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

晋城出台《方案》瞄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本报记者 毛明辉

  9月11日,记者从晋城市园林绿化部门了解到,晋城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已经印发。《方案》紧紧围绕“城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两个关键,全力打造结构完善、环境宜居、景观优美的城市生态体系,目标直指晋城市本级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四县一市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全覆盖。
  《方案》细化目标是:2025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城市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公里。2030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城市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5公里。
  《方案》提出,完善城市公园体系,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分级分类体系建设。各县(市)至少建成1个综合公园、1个郊野公园、1个防灾避险公园及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晋城市本级城市综合公园要加速配齐公共服务设施,老旧公园要实施“微更新”。加大儿童游乐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力度,实现“全龄友好”。2030年前完成花园水系等公园的星级公园创建任务,市本级星级公园数量达到12个以上。
  积极拓展绿色空间。到2030年,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批精巧的街头绿地和 “口袋公园”;开展“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立体绿化建设。
  构建林荫绿道网络体系。创建园林式道路,打造林荫车道,提倡连体树池;构建连续贯通、覆盖城乡的绿道网;加强绿道沿线绿化美化,完善驿站、标识等配套设施;保护原有乔木,用乡土适生浓荫乔木打造林荫绿道。
  提升庭院绿地品质。到2025年,完成5个园林式单位、10个园林式小区、11条园林式道路创建任务;对已创建成功的30个园林单位、67个园林小区指标复核“回头看”。
  统筹蓝绿生态网。以林荫道、绿道、滨水蓝道串联整合各类绿地、湿地、林地,晋城市本级建成区蓝绿占比≥45%;对中心城区12条河流进行系统治理,梳理贯通城镇河湖水系,改造硬质渠化河道;恢复生态驳岸和自然岸线,提升水体循环自净力,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完善园林绿地综合功能。将公园绿地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安全、生态修复、景观风貌、防灾避险紧密结合,实现休闲娱乐、运动健身、防灾应急、社会管理、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便民服务功能;推进园林绿地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统筹,提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启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增加儿童游乐、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打造新的公园业态。
  鼓励支持阳城县和沁水县开展公园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城市要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完善公园城市建设标准指标体系,营造宜业宜居优良环境,打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建立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评治理新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种认养城镇树木、提供技术服务、认建认管或出资捐建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绿色驿站等,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园林公益事业;探索“互联网+”树木认养新模式,有序开展最美“口袋公园”、最美林荫道、最美绿道、最美驿站评选,提高公众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