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19日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走访三晋新村记录人民幸福坚守新闻理想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文红

  8月13日至26日,山西传媒学院的30名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组建采访团,开展了“三晋新村行: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暑期主题采访实践活动,深入临汾市霍州市冯南垣村、汾西县段村,吕梁市兴县蔡家崖村,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坊城新村,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新村等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听乡亲们讲述家乡变化,感受三晋新村的勃勃生机。

感悟“三农”情怀

  2022年临近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冒雪到临汾市考察调研。
  受最强秋汛影响,冯南垣村是临汾市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这里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师红兵老人一起做年馍、拉家常。
  8月14日清晨,采访团来到冯南垣村,参观了村子里整齐漂亮的房舍,种满了核桃和红枣的花果街、村口的农业大棚、正在修建的现代化农业设施……讲解员梁丽说:“这个地方太偏远,人们靠天吃饭,去年一场大雨好多人家的房子都倒了……你再看看现在,我们可是大变样,孩子们也都回来了,乡亲们心里都美着呢!”
  怀着崇敬的心情,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年馍仔细端详着。“那不止是一块年馍。”就读新闻学专业的戎如玉激动地说。
  尽管讲解员说可以坐在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师红兵一家坐着的沙发上感受一下,但同学们都没有坐,而是静静地驻足在旁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邵楠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切之情,也切身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发自肺腑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感受青春力量

  8月15日晚,刚刚结束冯南垣村的采访,采访团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段村。晚上9点多,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匆匆赶到便民服务中心,接待了采访团。
  过去一年,李佳莉和村里的 “新农人”们一道,带领乡亲们建起了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和蔬菜果棚,让农业“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新闻学专业石旻小组的学生跟拍了李佳莉一天的工作,她根本坐不下来,不停地接打电话解决各种问题,尽管事情很多很杂,但她一直非常有耐心。李佳莉兢兢业业忘我付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实践团成员,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年轻村干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除了李佳莉外,实践团还采访了多名年轻的村干部。数字出版专业的陈浩采访90后选调生、段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范艺琼后,在采访手记里这样写道:“当她说着整个村子的情况时,我突然看到她身后一朵红色的花,迎着阳光昂着头。我在想:她是不是就像这样一朵花?开在村里街道旁,点缀着整个村庄,它鲜艳的颜色让整个村子变得更加迷人。这些想法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写稿时,便有了此次我们关于段村的文章——《我愿做街道旁的一朵‘花’》。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是不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花开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我也要努力成为这样一朵花。”

追寻先辈步伐

  8月17日,采访团来到兴县蔡家崖村。
  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采访团领略和回味了那段可歌可泣、如火如荼的革命战斗岁月,被无数动人的革命事迹深深打动。参观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眼里闪着泪光。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林佳怡说:“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门口,大家了解到,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党的新闻事业的使命任务、功能作用、指导方针、工作原则、报道策略与方法,以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成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走向成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数字出版专业的汤毅阳在采访手记中写道:“我们要跟随前人的步伐,不忘为何出发,始终坚守新闻理想,始终坚持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见证乡村发展

  8月20日,采访团来到赵家洼村。这里是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有29栋2105套房,共安置群众1万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刘福有、刘娥子老两口也搬进了这里的新家。刘娥子自豪地向实践团展示了社区党委发给老党员的书。“睡前看看,生活好了,咱这脑子里也得有点东西。”说完,刘娥子便将书整齐地放进柜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党徽放在书上面。
  在宋家沟新村,采访团实地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到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当地宋长城等历史遗迹得到修缮与开发,宋家沟作为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见证了这举世瞩目的成就,看到了共产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和力量。这次‘三晋新村行’让我更加迫切想要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采访期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郭雨薇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矢志奉献国家

  8月24日,采访团来到位于云州区的黄花公园采访。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种植基地,走进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新村异地扶贫搬迁情况,调研当地脱贫攻坚的成果。三年过去了,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发展到17万亩,形成1个2万亩片区、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产值达到11.18亿元。云州区唐家堡村种植大户唐万自豪地对采访团说:“我家种了30亩(黄花地),每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黄花成了我们的致富花!”
  随后,采访团到达坊城新村。黄花产业也延伸到这里,村子旁边便是黄花产业园,黄花啤酒、黄花酱、腌黄花、黄花面膜、黄花防晒霜……一系列黄花产品在这里加工、生产和销售。
  采访团队长黄江楠在实践总结中写道:“这14天,我们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干部群众,见证青山绿水,记录人民幸福。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眼界见识的扩展,还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更有未来要为家乡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8月26日,采访团圆满完成采访任务,返回校园。在活动总结大会上,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温建梅对此次活动中学生完成的22件新闻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此次暑期主题采访实践活动不仅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与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