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石马寺石窟“小家碧玉” 悬蜗卧顶世间罕见
本报记者 田璐
晋中市昔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坐落于昔阳县大寨镇的石马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石刻造像与寺庙建筑相结合的宗教建筑群,寺中的悬蜗卧顶世间罕见。寺中有3个石窟,最大造像高约5米,最小的只有5厘米,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被中外石窟专家称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秀丽多姿的昔阳,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慢游石马寺,看尽显北魏风骨的石窟造像;走进大寨景区,了解乡村发展历程;置身龙岩大峡谷,欣赏太行景观;住在崇家岭山之巅的太空舱里,一览葱茏风光。
古寺蜗牛悬顶世间罕见
石马寺最早名为“落鹰寺”。北魏石窟建成后,取名为“石佛寺”。唐朝时,传说李世民赐石马一对,易名为“石马寺”。北宋熙宁年间,人们建造了殿阁,便形成了佛寺的布局。之后,历经元明清历代多次扩建,规模日渐扩大。
石马寺在建筑风格上,处处呈现着中国的对称特色。以铁佛楼、大雄宝殿、前亭、石台阶、石牌楼、戏台为中轴线,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二郎殿、一对石马均相互对称。更为绝妙的是,在大佛殿与子孙殿之间围绕两块巨石随形而建的砖砌蜗牛式拱券悬顶,仿佛天然形成的石廊庑,可谓巧夺天工,是明代建筑精品,被专家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据史料记载,悬蜗卧顶修造于明代,是为保护石窟、石佛像等不被风雨剥蚀而建。古代匠人在四五米高的石崖和土壁间随巨石螺旋上升,顺势垒砌成悬顶。游客抬头看去,仿佛就是一只巨型蜗牛横在眼前,而人就像是在“蜗牛壳”里行走一般,让人惊叹不已。
此外,古寺在一次维修中,发现了一个近300米长的地道。何时修建,为何而修,至今仍是个谜。
北魏石窟最小造像5厘米
“这是依山借势、层层砌殿建起来的,这寺其实是用殿宇将北魏石窟包裹了起来。”这是著名作家二月河在《昔阳石马寺》中对石马寺石窟的描述。
北魏孝文帝在全国推行佛法,大兴凿岩造像之风。闻名遐迩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开凿于这个时期,而昔阳石马寺也开凿于这个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内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3块巨石的7个崖面上,共有3个石窟、178个佛龛、1300多尊造像,造像最大的高约5米、最小的高5厘米,高1米以上的有66尊。其中,北魏、北齐造像约占百分之七十,其余均为隋唐时期的作品,造型优美。
庄重的北魏大佛像、散漫的力士、洒脱的观音,走在寺内,游客时不时还能看到雕满崖壁的北魏、隋唐佛像及密密麻麻雕满佛像的千佛壁等。在寺庙内,力士像的右胳膊搭在左肩上,左胳膊自然垂于前腹处,让人感觉其在肩负石窟重负的同时,还不忘逍遥、自在地嬉戏。而观音殿内的自在观音坐像,虽然头部已经失去半边,但轮廓依稀可见。只见她双腿交叉,身体微斜,一只手支地,姿势优雅至极,在国内寺庙中少有。
土璧上,一幅幅明代壁画构图精美、线条流畅,有怀抱琵琶的乐者,有细观表演的佛教人物,从不同角度看人物的脸,他们都在微笑着和你对视。
大寨短剧展现农耕文化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昔阳县积极推出各类活动,打造消费新亮点,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复苏态势。据统计,全县共接待游客3.63万人次,综合收入49.2万元。其中,大寨景区接待游客1.39万人次,综合收入17.6万元。
大寨景区位于昔阳县城东南处的虎头山下,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大寨已成为优美的公园山村和农业旅游区,景区包含大寨展览馆、虎头山、团结沟渡槽、大寨文化广场、大寨文化展示馆、三战狼窝掌、梯田、大寨田等景点。
“五一”期间,大寨景区特别推出了短篇实景剧作品《大寨人·四季情》,反映了大寨农业生产代表的“春耕、夏锄、秋收、冬造”的北方农耕文化,每天加演到6场次;大寨红旗广场每晚举办《大寨歌大家唱》歌舞晚会暨农特优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丰富了游客的夜间活动,带动了县域夜经济的发展。
此外,昔阳县在大寨、石马寺景区提供咨询讲解服务,石马寺景区对除晋中市享受免票活动的高校师生外的游客群体给予门票八折优惠。
乡村微度假目的地
昔阳县属太行山系,四季分明,山川秀美。在这里,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休闲、冬可滑雪,是周边城市避暑休闲的“后花园”。
龙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是太行山景观变化最多、地貌类型最丰富的地段。其中,云顶草原、丹崖挂柏、仙人石桥、一线天景、挂壁崖路、奇峡飞瀑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崇家岭牧云森林营地位于昔阳八景之一的“沾岭拖蓝”脚下,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自然生态绝佳。帐篷营地、森林木屋、太空舱等各具特色,是乡村微度假生活的目的地、山野轻奢露营生活的体验所。“去年,我们举办了露营音乐节,现场直播观看量达20余万人次,各类消费营业额达120万元,‘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行体验更加完善。”崇家岭项目负责人说。
著名作家二月河的故里位于昔阳县李家庄乡南庄村,是二月河先祖世代生活的地方。二月河生在昔阳、幼居洛阳、老蛰南阳,“三阳”是他一生最为萦怀的地方。二月河故里“囍字院”,整体院落坐东北向西南,顺山势坡度而建,由小院、前院、中院、里院四进院落构成,整体成双喜字状,故名“囍字院”。
红旗一条街位于昔阳县政府西南侧,该街道分布有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的乐平县衙署等文物古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人民商场、工农兵大舞台、人民食堂等保存完好,街道两边的标语和图案样式原汁原味,富有时代特点。红旗一条街先后被评为 “山西省特色商业街”“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今年,昔阳县突出“那些年·乐在红旗街”“人世间·最美烟火气”两个主题,努力把红旗一条街打造成“今昔最芳华”沉浸式特色体验街区。
据悉,今年以来,昔阳县把深入实施文旅项目作为叫响“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的重要抓手,二月河文学艺术小镇、大寨特色民宿窑洞、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慢行山路”等一大批优质文旅项目全面实施,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