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改革“新样板”下好发展“一盘棋”
本报记者 李茹霞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晋城市城区区委积极围绕共青团中央提出的“六化”目标,认真对标4个方面10项改革任务逐一落细落实,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彰显社会功能,坚持推进共青团改革与推动城区青年深度融合发展“一盘棋”,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打造改革“城区样本”。
工作项目化 让共青团引领力更强
今年2月,为了加大对辖区创业青年的全方位帮扶,助力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团城区区委充分发挥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摸清有创业愿望、创业基础和创业条件的青年情况,了解青年创业的资金需求,广泛征集和挖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创业项目,积极联合晋城农商银行共同推出 “青年金融普惠直通车”,4名创业青年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获得90万元贷款。
“青年金融普惠直通车”的成功推出,是团城区区委实行工作项目化的一个缩影。团城区区委书记王涛介绍,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团区委建立了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撬动各方资源,通过划分青年理论宣讲、青少年培养、社会治理、青少年权益保护、青年创新创业等重点工作类别,谋划了城区共青团2022年十大特色工作品牌——青年筑基工程、“五彩少年行”、城市青年阵地综合体、“社区吹哨 青年报到”、青年会客厅、“播种希望”种子工程、“青年之家”、青创启航、“筑梦青春”青年人才计划、青年金融普惠直通车,并确保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开展。“目前,十大工作品牌已推广至全区各基层团组织,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城区共青团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王涛说。
联系青年扁平化 让共青团组织力更深
如何逐步形成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共青团工作运行体制,引领各领域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春社区行动,实现青年和社区的双向奔赴,团城区区委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积极实施“党建带团建”,实现党团建设一体化发展格局,在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将团干部的配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充实社区团的工作力量。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团城区区委与区委组织部多次沟通,将配备的村(社区)35周岁以下“两委”班子成员和城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大学生专职村干部,推选到村(社区)团组织任职。“142名村(社区)团支部书记中,由大学生专职村干部担任的有74人,担任村 (社区)‘两委’成员的有112人。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进入了村(社区)团组织任职或兼职,团组织的工作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王涛说。
团城区区委发布了 《关于组织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的通知》,城区广大团员青年迅速响应,主动向社区报到,围绕文明创建、学业辅导等工作和需求,串联起城区142个村(社区),150余支志愿服务队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丰富了社区团组织的工作活动方式和内容。
打造“青年会客厅”,探索村(社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新样板”。团城区区委在凤庆社区创造性地成立 “青年会客厅”,面向辖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群体,选出优秀青年组成“青年议事团”,固定“每月一主题”,让青年的事自己想、自己议、自己干,不断推动社区在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同时使青年成长,为协助社区党组织做好新时代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团的力量。
个性化织密组织 让共青团服务力更实
此外,团城区区委在“广覆盖、提精度、提准度”上不断发力,推动 “两新”组织青年群体 “认识、认同、认定”共青团。
广覆盖,出台相关政策。团区委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红桥”入企服务,帮助做好政策解读、条款辅导、部门对接,推动政策在新兴青年中有效落地,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提精度,开展精细服务。在楼宇商圈、产业园区等青年群体集聚的区域,创新打造“城市青年阵地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团的基层阵地建设,健全基层组织覆盖体系。
提准度,开展靶向服务。团城区区委深入挖掘优质企业资源,组织开展“聚焦青年就业急难愁,启航就业扶持新希望”毕业季招聘活动、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线上直播招聘活动,今年以来,共提供了50家企业166个岗位,357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在青年夜校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创业政策宣导、投融资对接、企业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申报纳税知识、法律咨询服务等课程,引领广大青年在城区实现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的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