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11日
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在大同举办

全面推动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田璐

  10月10日,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在大同举办。来自敦煌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20余家文博单位和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3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建设和活化利用等问题,分享文物数字化研究领域前沿的学术动态与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推动文化遗产的数智数据更好地活化利用。
  此次活动由云冈研究院、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大同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主办,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大同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孟维君,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校长鲁东明,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理事长连颖俊,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出席并致辞。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此次活动旨在理清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的发展趋势,把握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机遇,打破石窟寺保护的壁垒,提升石窟寺数字化保护的水平与能力,全面推动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孟维君在致词中指出,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领导下,云冈研究院在文物保护、云冈学建设、旅游开放、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云冈石窟数字化保护及数智数据运用工作,助力云冈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取得新突破,为大同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白雪冰表示,石窟寺是黄河流域上见证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性遗存,要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完整、准确、真实永久地保存文物信息,实现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为石窟寺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
  “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将进一步深化石窟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示、信息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黄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品牌,为构建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管理、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贡献力量。”连颖俊如是说。
  杭侃强调,应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推动黄河流域石窟寺保护、利用、研究、展示、对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广泛深入的合作,全面促进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由太原市文物局倡议发起,首批联盟单位为以沿黄7省的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山西省太原市龙山石窟博物馆、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研究院、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院、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须弥山文物管理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阿尔寨石窟研究院、河南省郑州市巩义石窟寺保护所、河北省邯郸市响堂山石窟研究院、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大佛寺石窟博物馆11家文博单位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太原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1家联盟学术委员会暨 “省校合作”院校。联盟主要就黄河流域石窟寺保护、利用、研究、展示、对外交流、文旅融合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进而不断扩大黄河文化石窟寺交流“朋友圈”,系统展示黄河文物价值和内涵,以更好地守护石窟寺遗产,传承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