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设交流平台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本报记者 田璐
10月11日,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理事会暨黄河文化石窟寺保护成果交流座谈会在大同举行。参与发起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的10家文博单位、14家学术委员会暨“省校合作”高校、新进4家成员单位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理事会上,联盟秘书长张君平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增选了1名副秘书长,充实了联盟的力量;确定了响堂山石窟研究院为下届联盟主办单位;联盟秘书处与学术委员会暨“省校合作”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馆校合作”打下合作基础;新增加4家会员单位,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联盟理事长连颖俊表示,联盟将继续深化 “省校合作”,积极借力高校研究优势和行业领域的专业力量,探索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展现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成员单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在黄河文化石窟寺保护成果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如何扎实推进石窟寺保护研究体系建设、加快考古和科研成果转化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云冈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文物保护、项目科研、平台建设上开展合作,在学术交流、文化创新、精品展览上广泛交流,在如何做好宣传推广、公众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进一步提升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石窟寺文化以更加年轻的面貌进入大众生活。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将切实担负起石窟寺保护研究、黄河文物保护利用的重任,推动建设黄河沿线兄弟省份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让石窟文化与黄河文化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