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13日
共青团运城市河津市委

打出组合拳助推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运城市河津市委坚持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服务引领“四个引领”,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作、共青团主抓”的工作机制,保障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基层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党建引领建强“青”阵地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河津市印发《河津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为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河津市教育局,成立河津市教育团工委,受团委和教育局双重领导;河津市委组织部印发《2022年度各党(工)委党建工作考核方案》,将党建带团(队)建纳入党建考核;团委列入教育督导成员单位,党建带团(队)建纳入教育评价;积极与河津市委巡察部门市委深改办沟通,将党建带团 (队)建纳入2023年党委巡查监督,将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纳入2023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格局。

组织引领激发“青”活力

  健全团的组织体系。目前,河津市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团组织共394个,实现应建尽建;在团市委设立河津市团代表联络站,制定《河津市团代表联系服务青年制度(试行)》,建立省、市、县3级进站代表台账,有效落实“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传统领域团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建团率实现100%;“两新”领域团支部共91个,新建立河津市极客电子商务团支部等12个“两新”领域团支部,新增河津市机器人社团、河津市街舞社团等15个团主导的青年社团,增幅34%。
  丰富拓展基层组织形态。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青年之家”,实现全覆盖,每月至少开展2次活动;巩固河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少年武术协会、蓝天救援队3个团属青年社会组织,有效凝聚多领域的青年人才;组建各领域青年微信工作群33个,覆盖青年3000余人;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河青动态”专栏,分享优秀青年团学轨迹,形成上下联动新局面;发现遴选电商、志愿服务等领域优秀青年骨干3名。

机制引领凝聚“青”力量

  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公开选聘22名大学生兼职团干部,各类编制外工作力量比改革前增加1.7倍;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全市125个村均选配35岁以下青年进两委班子兼任团支部书记;印发《河津市团干部述职评议考核细则》,召开2022年河津市基层团委书记述职评议会,评议结果区分等次向各基层党组织通报反馈;出台《共青团河津市委工作职责》和《河津市乡镇团委工作目标、奖惩制度》《河津市加强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增强工作实绩约束;印发《河津市积分入团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发展团员工作的“十步骤”和具体内容及分值,形成量化考核发展团员机制;印发《河津市共青团员档案管理规定》,新发展团员由团市委统一审核后再发放入团志愿书;改进团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团的组织生活;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推优入团率达到100%,团员先进行评价参与率达到100%;联合组织部印发《河津市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规范和加强推优入党工作机制,2022年9月以后推优入党25人,推优入党率100%。

服务引领展现“青”作为

  与西窑沟、梯子崖等景区合作搭建交友平台,举办“汇聚良缘携手未来”活动,为青年牵红线,为景区聚人气;持续开展“诚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022年扶持82名青年;在原有“青小贷”每年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与邮储银行新开通针对高校返乡创业人员的“青创贷”项目,提供最高2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并在下化乡打造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助力创新创业;举办“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依法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持续开展“青春兴晋”实践活动,被团中央评选为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单位。
  下一步,团河津市委将持续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强化团组织规范建设,加大服务青年力度,激发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新动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