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年山西省各高校“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郭丽菲
500多支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5000多名学生奔赴省内外近百个区县、乡镇,围绕乡村治理、科技支农、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走访调研和志愿服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我省各高校积极行动,组织青年学子参加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队,走进乡间,走近百姓,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描绘美丽乡村新图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领略民俗之美 点亮文化星火
从历史课本走向历史发生地,挖掘乡村文化,感悟思想伟力。
山西农业大学实践队前往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走进脱贫攻坚示范村汾西县段村,切身感受段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原理工大学实践队激励青年学子积极推动乡村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厚植乡村文明根脉,让农民群众守得住“根”、看得见“远方”。更有多支队伍通过红色研学体悟历史,踏寻革命老区,感受峥嵘岁月,在真学真看真听中强化责任担当。
奋进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山西工商学院西蒲分队志愿者从探访村民,到查阅史料,全面收集梳理了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西蒲村的民风民俗、建筑、人物等六个方面的资料,编撰了《西蒲村村史》,编排了情景剧《铁蹄下的行动》,制作了宣传片《红色古韵 西蒲印象》,以数字媒体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山西科技学院实践队立足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结合特色设计了特产包装、系列书签及专属艺术字图标等精美文创产品,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多所高校实践队还在村里进行了文艺汇演,用心用情演好乡村故事。
深入田间地头 科技兴农富农
“三!二!一!上链接!”8月16日,大同市浑源县贾庄村的糯玉米成为直播间的火爆产品。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实践团队在为期4天的电商直播专项助农活动中,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各乡镇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直播培训,以大学生村干部为支点,带动他们开展直播活动,撬动更多村镇依托电商直播实现乡村振兴。其间,实践团队成员走访调研了20多个农村,主动对接供应链,与5个农村签订了合作协议,帮助2个农村设计了规划方案,助农村销售农副产品1400余件,并与阳泉市科技局达成合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直播累计场观41263人次,曝光数量235735次,为当地村民打开了产品销路。
从求知课堂走向广袤大地,有思考有学习,深入基层谋发展。中北大学实践团队到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学习乡村振兴领头雁五粮液集团的先进事迹,学习“红色教育”和“绿色发展”相融合的文旅产业发展经验;忻州师范学院实践队在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春秋大棚基地及窑洞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并帮助采摘,助力“冯南垣灾后重建”工作;山西财经大学沁源小队为长治市沁源县制定了乡村旅游最佳路线,形成元宇宙赋能沁源乡村旅游路径研究报告书,逐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有劲头有斗志,多措并举促振兴。山西医科大学实践队先后前往阳泉市盂县和昔阳县的多家社会福利院、社区等地开展爱心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并捐赠了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医疗质量;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在长治潞党参培育基地、威海基地包装了近500件潞党参产品,全部线上售罄。
挖掘民间文化 扮靓美丽乡村
妙笔生花,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多所高校团队深入农村,手执爱国之笔,量尺寸、定主题、打线稿、上颜色、抠细节,不惧高温酷暑,团结合作,用颜料和画笔为乡村画上美丽“妆容”,让乡村文化“活了”起来,创作出一幅幅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
多支实践队伍组建志愿服务队,手托爱乡之心,结合当地特色,积极筹划并寻找村民一起参与乡村文化艺术汇演,擦亮乡村生态的魅力名片,突出乡土味、留住乡村情;挖掘并宣传新乡贤文化,倡导当地有名望的村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走入千家万户 送上志愿服务
一场场深入透彻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互动交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春风化雨沁润人心;将专业知识以别出心裁的方式从课堂送入乡村,用青春书写爱与责任。
实践队聚焦农业政策法规、虫害防治、使用技术、食品安全科普等方面,用科学解农民燃眉之急,并帮助做好反电诈、防溺水、反邪教、低碳宣传等工作,提升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帮助培养本土导游,让村民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自己参与的实践,讲解生态赋能乡村发展带来的蝶变。
一线调研解疑难。多所医学高校组建义诊专业队伍,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入户走访、开展义诊等方式,为群众解答疾病、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问题。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实践队了解到大同市天镇县滹沱店村小学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度不高、口语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后,采用“趣味英语”的教学方式为小朋友们授课,并开展了爱心物品捐赠活动。他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座谈、街头随机采访、进行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与村民互动,积极开展推普调查访谈,解答讲好普通话的难点问题。
凝心聚力助成长。山西能源学院实践队前往晋中市昔阳县丁裕希望小学,通过“小手绘党旗,我想对党说”等五个板块开展红色教育;山西科技学院开展了“走进晋商故里,点亮繁星满天”实践活动,深入祁县贾令镇贾令小学指导组建国旗班,训练小学生规范升旗,在陪伴中厚植爱国情怀;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开展了“七彩假期缤纷盛夏,五育并举情暖童心”活动,其中的穿花纳锦活动,针对小学生开发了 “一针一线、乐道拾遗”刺绣文化传承项目,通过活动增强了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忻州师范学院同“忻”同“语”推普小队通过趣味绕口令、美文阅读、经典诵读、推普手抄报,帮助孩子们掌握正确发音,用爱陪伴,争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让教育更加充满爱与温暖。
各高校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纷纷写下心得与感悟。他们感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受益匪浅,既看到农村产业的发展潜力,也发现了存在的困难,纷纷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主动走进基层一线,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挺膺担当,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