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0日
本报主题策划

山西:持续打响文旅品牌 提升文旅产业活力


    本报记者 李芸红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将文化和旅游工作作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新时代文化强省。山西不断推进文旅业升级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大同市开幕;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晋城市开幕;2023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在吕梁市碛口古镇开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太原市召开……多场重磅文旅盛会的举行,是我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奋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业态丰富的新局面,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山西各地供给创新迭出,让游客沉浸式触摸三晋文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引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省各地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山西好风光”更加深入人心。我省66个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613.74万人次,同比增长949.22%;累计实现门票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1350.79%。
  近年来,我省倾力塑造“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抓转型必须抓文旅、抓文旅就是抓转型”的理念,聚焦供给侧改革,在文旅融合、产业转型和迭代升级上,精准施策,因势利导,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主题为 “全域康养集聚发展”。全省按照“一核两片、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依托太原省会城市的优势,带动忻州、晋中两市联动发展。构建大同—朔州、长治—晋城两个康养产业片区,培育多个康养产业支撑点,推动康养产业集群集聚、协同发展。
  中秋国庆假期,全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让八方游客充分领略了三晋大地的壮美风光。目前,全省共建成三个一号旅游公路9797公里,占规划总里程的76%,已实现主线贯通,极大地促进了全省交旅融合。我省精心打造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已成为展示山西文化底蕴和对外开放形象的亮丽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秋、国庆前,我省加大文旅宣传推介,精准打造特色线路产品,吸引山西人游山西、吸引周边游客游山西、吸引国际友人游山西;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创新文旅业态产品;积极发展夜经济,开发夜游消费打卡地;加强省市联动、市县携手、部门协作,提高软硬件的保障水平,确保了“双节”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早布局 锦绣太原频频出圈

  今年“双节”期间,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供给,全市文旅市场保持繁荣火爆有序。
  节日期间,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共组织开展市、县两级群众文化活动260余项,约百万余人次参与。9月27日,举行了线上“诗意汾河·音诗画晚会”;10月1日至6日,在新落成的汾河景区雁丘园陆续为游客献上了 《宋时芳华》《汾水雁丘》《团扇舞》等精品舞蹈,吸引了2万余人观看。
  2023年下半年,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了“著名作家看山西太原行”“202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太原论坛”“诗意汾河—汾河诗歌月”及“锦绣太原·清凉一夏”文化旅游消费月等活动,拍摄了《这局好玩》专题宣传片。持续加强同太忻、中部城市群、沿汾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联合宣传推广力度,推出太原—阳泉6条旅游线路,与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相约忻州开启晋冀康养之旅”文旅推介会,推出太忻康养旅游线路和“诗画太原月圆中秋”中秋国庆旅游线路。
  周杰伦演唱会期间,在太原南站、武宿机场设置宣传服务台,组织志愿者发放文旅宣传资料、特色宣传品,在演唱会现场播放太原文旅宣传片等,太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中秋、国庆假期来临之际,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跟着诗词游太原、伴着歌迷逛太原、循着明月赏太原”3条主题旅游线路,为大家“双节”畅游太原提供指南。
  一系列举措,让锦绣太原长假期间频频出圈。此外,太原正在全面加速晋祠—天龙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钟楼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太原古县城共同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早谋划 临汾“回家游”火热

  今年“双节”期间,临汾市“回家游”热度攀升,文旅市场迎来了年内新高潮。这与临汾各级部门提前筹划、周密部署,打造多元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密不可分。
  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玩得开心,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早系统谋划,不断丰富旅游产品,面向全国游客发布了6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并发放旅游攻略地图,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重点景区所在县开通了免费旅游直通车,方便游客出行等。同时,还推出民俗游、非遗演出、非遗美食等多元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临汾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节日期间,临汾市在重点景区、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安排了5000余名旅游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临汾市区停车位对外地游客实施免费停车和对市民半价停车政策;壶口瀑布景区在高速出口至景区的路途中,临时增加移动厕所40座,设置爱心服务工作站4个,准备了常用药品、方便食品和饮用水,为老弱幼游客免费发放;面对突发降雨,在景区入口、重点路段、重点景点等容易形成游客拥堵的区域增派警力现场管控,各大景区为游客免费发放一次性雨衣,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今年3月以来,临汾市前往西安、淄博、深圳、厦门等热点城市,围绕“寻根·铸魂·悦生活”这一主题开展文旅推介活动,保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布宣传片,为假期吸引客源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双节”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第二届蒲剧艺术周、第五届尧都文化旅游节、2023临汾半程马拉松赛、《我在临汾爱着你》《我在临汾为你读诗》宣传小视频等,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回家游”。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小城游”热度上涨。下沉市场酒店品牌尚客优发布的 《黄金周全国小城活力报告》显示,临汾、邢台、沧州、莆田等地上榜。

早培育 多业态提升大同美誉度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大同市23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1.57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67.37%。游客在大同充分感受到了古都宜人的秋景和丰富的旅游产品。
  今年,以“文博游”为主的旅游热度攀升。大同市提前谋划,提供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大同艺术发展鉴赏——跟着古诗游大同》文化大讲堂、《梁上燕泥林花红——梁思成林徽因和大同》平城讲坛、“秋月夜 梦平城 话西京”中秋节夜场社教活动等。
  6月,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大同市举办,让大同文旅备受瞩目。
  暑假期间,大同市推出面向大学生的景区免门票活动,并通过玩转跨界融合,展现大同古城的文化活力,以热点事件为切口,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以深挖大同历史、民俗、古建、非遗等文化内涵为主线,打造古城奇妙体验游,营造沉浸感、时尚感、青春感,展现出大同古城的全新活力。
  中秋国庆期间,大同市推出了“相约大同 潮玩古城”6大板块32项主题活动。行进式表演、汉服游园扮靓古城街景等新玩法,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同时,大同还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文旅产品。在鼓楼东西街、东南邑,“夜游”“夜购”“夜娱”“夜食”等业态丰富多样,代王府内沉浸式演艺《天下大同》,在东南邑城市营地等处,烟花秀、交响乐、露天电影等内容丰富的夜间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
  据悉,下一步,大同将在旅游淡季重点培育冰雪、康养、会展、研学、演艺、赛事、影视、民俗、年俗九大业态,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京津冀文旅康养首选地,推进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早推动 晋中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双节”长假期间,晋中市各景区游人如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舒心畅玩,呈现出人气火爆的场面。
  节日期间,晋中市的花式国潮体验吸引游客打卡。平遥县推出了千年古城文化游、特色乡村休闲游、“双遗产”专业镇传承游、古城旅拍体验游4大主题线路。平遥古城3D灯光秀、“国风+科技”沉浸式体验等,激发文旅市场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 《又见平遥》,假日期间共演出40场,场场爆满。介休张壁古堡景区在《张壁点灯》《张府招婿》《张壁选秀才》等特色节目外,增加了非遗文化表演《红拂袖剑》《龙凤凳》等难得一见的节目,还开启了酷炫夜场。榆次区常家庄园推出格格穿越走秀、抛绣球招亲、山西非遗文化活动会展等节庆活动。榆次老城推出了玉兔灯会、社火表演、河灯祈福、国潮游园等活动。
  晋中市推出了乡村采摘游。太谷区举办了第二届美丽乡村艺术节暨小白乡第六届红枣节、任村乡第三届葡萄节。祁县举办了酥梨采摘节,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榆社县推出了第一届菊花采摘节……让游客感受到了田园风情。
  晋中市还积极推动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晋中市对驻地高校师生出台了多项政策。在潇河莲花湾景区举办了晋中市2023大学生艺术节“美好青春生活综艺演出”暨“市民戏苑”惠民演出。40家景区对驻地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不少景区还开通了旅游专线。《寻梦莲花湾·山河谣》大型实景演出对全国大学生实行五折优惠,并推出一票畅游活动。榆次乌金山、后沟古村、太行龙泉等景区对本地居民及学生推出了门票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学生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