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创展区 每个产品都有“故事”
本报记者 田凤凤
贴金的大漆挂饰、古风的缠花饰品、Q萌形象的“小亲圪蛋”……一件件独具特色的作品,让每个参观者都两眼放光、纠结不已,直呼:“每件都好想拥有!”
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高校文创展区,集中展示了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太原工业学院3所高校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之美,又有校园青年的独特“小清新”,令人忍不住想拥有。
高校文创展区位于C2馆,分为文创产品专区、平面创意专区和互动体验专区。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和造型演绎地域文化符号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郭宗平介绍,太原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设的文创产品设计实验室,将课程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实现创意设计从作品到产品的孵化。此次展出的高校IP形象系列文创产品及博物馆文创青铜博山炉、青铜鸟尊等产品,对最具山西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用材料和造型语言进行了演绎和延伸,满足了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和审美需求。
陶艺实验室立足山西地域陶瓷艺术资源,重点在造型、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创意与研发。此次展出的绞胎瓷系列、法华瓷系列等作品,呈现了师生的最新创作成果。
漆艺实验室坚守传统大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脱胎漆器、大漆与新材料的结合等领域进行了创新研发。展出的漆陈设品、茶器、香器等涉及生活的诸多领域,体现了高雅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深得大众喜爱。
此外,太原理工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合作的《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和《响堂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亮点十足。作为我省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前者被中宣部评为 “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后者获批为国家文物局中长期考古重点项目的支撑项目,作为央视纪录片在CCTV-10《探秘响堂山石窟》中播出。
山西传媒学院 古风饰品阐释“荣华”之美
山西传媒学院展出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及动画专业创意设计作品成为此次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该院教师李炯谊介绍,此次展出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包括古风饰品及影视服装创作。古风饰品中的缠花、绒花等饰品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谐音 “荣华”,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民间的民俗节事、礼仪装饰之中。缠花有立体刺绣的美誉。此次古风饰品,多选用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桃花等进行创作,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影视服装创作基于汉服文化,并以古代影视剧人物经典服饰形象为主题,再现了传统服饰独特的韵味,展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动漫展示区展示的各类动画作品,以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为特点,体现了学生们对数字媒体领域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其中,《小亲圪蛋》《小亲圪蛋之囧囧有神》系列动画由该院教师团队主创,以独特的“羊倌”造型为基础,衍生出一对Q萌形象的“小亲圪蛋”,是山西最具特色的文旅IP、国家级重点动漫品牌,获得多个国际动漫节奖项,授权为左权国际民歌大赛吉祥物。该院参展作品体现了我省在传统文化设计创新方面作出的探索与创新,展现了该院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也展示了该院师生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与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
太原工业学院 “纹样山西”讲述文化故事
太原工业学院教师黄甜介绍,此次展出的文创作品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文化IP品牌形象等主题。其中,“纹样山西”装饰图案设计、“锦绣风尚”文化故事文创品设计、“印象山西”插画及文创品设计等作品最具看点。这些作品从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角度,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把中国传统文化、山西地域文化以新的形式、语言进行了呈现,既实现了山西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也表达了对山西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热爱。
本次参展作品从学校设计艺术系的45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中选出了9件 (套)作品,可谓优中选优。其中,《基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意文化设计》作品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中国传统婚俗插画设计》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壁上乾坤”——山西忻州九原岗主题插画设计》在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这些作品展现了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