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25日

太原中院与六家单位联动解决“执行难”


    本报记者 王钰钦

  10月24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管所联动执行备忘录签署仪式在并举行。此次太原中院与6家单位签署协作联动执行备忘录,既是深化协作联动执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集约查控优化执行改革的实际行动和对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太原府院联动机制的进一步深化。

建立府院联动机制

  为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优势,太原市政府部门建立了与太原法院“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处理”的制度化、常态化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中涉及的民生保障、联合惩戒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执行难”。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于昌明介绍,近两年来,太原两级法院开启执行网上立案精准解决“立案难”痛点,开通了“执行110”24小时值班攻坚“查人找物难”固疾,推广“阳光执行”小程序解决“联系难”堵点。实践中,查人找物效率不高、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较长的问题仍存在,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缩短执行办理周期是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期待和需求。太原中院党组经多次研究和专题调研,决定走集约化的新路子提高执行效率。此次与6家单位签署协作联动执行备忘录,就是确立集约查控机制、优化查控方式方法。

深化协作联动执行

  “‘执行难’的主要表现就是查人找物难,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范畴广且形式多样,各家法院各自作战不仅耗时费力、司法成本高昂,而且严重影响了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于昌明说。
  近年来,太原法院执行案件逐年上升,每年执行案件受理总数占到了全省收案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太原两级法院成立了56个执行办案团队,法官团队办案数逐年上升,2021年办理709件,2022年办理1183件,今年1至9月已办理1273件。
  执行案件逐年上升、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尖锐已是近年来不容忽视的执行难题,单靠执行法官个人或团队单打独斗、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已跟不上执行案件的增长速度,深化执行改革、释放集约效能成为破解执行难的新路子和有效路径。此次与6家单位深化协作联动执行目的就在于实现司法查控的集约化办理,缓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

及时反馈避免联动不畅

  目前,全市法院涉及6家单位的司法协作事项,在“六城区”范围内的,统一由太原中院前往6家单位办理;全市法院涉及6家单位的司法协作事项,在“三县一市”范围内的,采取就近办理原则,统一由“三县一市”法院前往所在地对应单位办理;外地法院委托执行涉及6家单位的司法协作事项,在六城区范围内的,除车辆委托事项直接由迎泽区法院办理,其余委托事项统一由太原中院办理;在“三县一市”范围内的,依然统一由“三县一市”法院前往所在地对应单位办理。
  于昌明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与6家单位的协作联动执行程序,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避免“联动不畅”;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切实解决执行难中的作用,探索网上办理协作业务的新方法新路子。目前,太原法院已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了网上“点对点”查询,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与其他单位实现网上查询。同时,充分发挥执行服务窗口、院局长接访、“执行110”等工作职能,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畅通人民群众权利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