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 让平安“看得见”
本报记者 刘琴
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老人有事怎么办?在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西垴头村,不少村民会脱口而出:“‘十户联防’惠民安民”!
不久前,村民刘某的老父亲走失,他第一时间找襄垣县古韩派出所西垴头村警务室驻村辅警杨世杰求助。杨世杰迅速在“十户联防”微信群里发布求助信息。很快,各方面有关信息就传了过来。“我打扫院子时,老人从我家门前路过,我还问他要去哪里”“大概十点多时,我看到老人往南边走了”……经对相关信息研判,杨世杰精准判断老人出走的方向。之后“户长”也赶来,大家与刘某一起寻找,最终在一处绿化带旁找到了老人。
寻找到老父亲,刘某松了一口气。他高兴地说:“村里有了警务室,开展 ‘十户联防’真有效,筑牢了平安网,架起了连心桥,村民们心里更踏实了。”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平安,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基层人少事多,这样的难题如何破解?近年来,襄垣县公安局古韩派出所在全市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出以西垴头村警务室为依托,发挥基层网格力量“吹哨员”和“支撑点”作用,将全村266户居民划分为27个联防网格,构建“十户联防”新机制,推动农村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警情无增长成效倍增。
在具体实践中,古韩派出所实现“警格+联防”模式,以十户为基础网格单元,通过组织推荐、志愿招募、邻里互荐,发展“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十户长”,配合民警开展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宣传防范等工作,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延伸了基层治理的新“触角”。
基层治理离不开科技助力。在西垴头村警务室,打开“十户联防、联创”治安防控平台,村庄的生活区域、公共区域及交通要道等画面一览无余,最大限度实现治安防控覆盖,大幅提升了治安管理水平。同时,该平台还能精准收集群众需求信息,围绕户籍办理、法律咨询、矛盾纠纷摸排与化解、线上报警等内容,聚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不久前,辅警杨世杰在网上接到一名“十户长”的报警电话。原来,村民张鹏飞在卖废铁时,发现上门收购的人在秤上 “捣鬼”,于是联系“十户长”报了警。了解情况后,杨世杰及时出警,挽回了村民损失。这正是古韩派出所发挥“十户联防”作用,及时排除辖区安全隐患的一起生动案例。把信息技术和警务工作有效融合,探索建立乡村治安防控新模式,不仅帮助民警快速破案,也成为邻里守望互助的有效方式。
再好的制度和措施,最终必须体现在落实上。为确保“十户长”敬业履职,西垴头村警务室推行评比打分制度,对模范“十户长”予以公示表彰,对于不合格者采取末位淘汰制。“配强热情高、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十户长’队伍,可以充分依靠群众管好自己的‘地盘’。”古韩派出所所长张岩说。
“十户联防”机制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下一步,古韩派出所将持续以稳定治安和服务群众为着力点,推行“十户联防”,筑牢治安“防控圈”,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