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1月06日

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暧昧”?


  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对自己比较中意的关系时,容易用一厢情愿地“过度付出”来表达“珍惜”,这份赤诚固然是珍贵的,但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资源并不是很成熟、很充足,就像一杯水,倒给别人了,自己就没有了。
  初二年级的学生小茜告诉我,长期以来,人际关系对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她感觉人际交往中大部分时候是在“消耗自己”,而非“得到滋养”。所以只有在状态很好的时候,自己才有可能去进行人际交往。小学时曾经有一个很亲密的朋友,但上中学以后进入了不同的学校,感情自然慢慢降温和疏离,这件事想起来就有些难过,所以现在对发展成“亲密朋友”的潜在对象都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没有开始,就不会结束”。加上中学以后学业压力比较大,感觉人际交往会耗费会占用自己的精力,就不愿意花心思去交友。
  听完她的陈述,咨询师回应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我也需要确认一下,你觉得现在没有亲密朋友,最重要的原因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呢,还是因为感觉交友这件事太耗费和占用自己的时间精力?”
  小茜稍稍想了一下,说:“都不是。第一,之前的那个亲密朋友尽管现在疏远了,但我感觉这件事并没有对我造成多大影响;第二,目前虽然交友会耗费和占用时间精力,但我还是需要人际交往带来的好处。我目前有一个可以发展为亲密关系的异性同班同学,这段时间我们之间感情也有升温。但是呢,仅停留在‘暧昧’阶段,总还是差那么一点点感觉。因为我觉得,我在他心目中并不是最优选项,他更倾向于选择另一个比我强很多的选项;他在我心目中呢,虽然不算是唯一选项,但的确是最优选项。我不知道我该不该更主动一点去争取这段关系。”小茜说这些的时候,含蓄又腼腆。
  我问:“如果你可以拥有这段关系,你最大的心理诉求是什么?或者说,你俩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你就可以认为这段关系是令你满意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当我把目光投向他的时候,他也可以第一时间回应我;当需要两人一组结成学习伙伴的时候,他可以优先选择我。”小茜回答。
  “如果10分代表关系非常亲密,0分代表关系完全疏离,你所期待的这种状态是几分呢?”我问。
  “8分吧。”小茜几乎没有犹豫就回答道。
  “那目前,你们的关系是几分呢?你的投入有几分呢?”我继续问。
  “其实关系偶尔可以达到7-8分,但关键是不太稳定,我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的状态不受太大影响,不会因为情绪起伏很大而影响学习。我的投入目前大概6-7分,我是想提高到8分甚至9分的。”小茜回答道。
  我问,“比如,你是否愿意调整你的期待,暂时也用7分的状态来对待他?”
  “我觉得是可以的。而且我觉得如果用7分对待他,可以省掉一些我原本打算花费在经营关系上的精力。”小茜说。
  “你这个觉察太珍贵了。”我表扬她说,“事实上,关系是两个人的事,并不是其中一方努力‘争取’就可以决定关系的走向。因为即便你使出洪荒之力,你在关系中也只能占到50%,过度地付出反而会带给对方压迫感。如果两个人都能用对等的‘待遇’去相处,就会很融洽。”
  “我懂了。”小茜点头说,“这样说完,我对我们的关系和走向都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心里也感觉轻松了不少,不再那么强求,希望‘争取’到什么。如果需要升级关系,也不是我单方面付出就可以的,也需要他对我的感觉有提升。也许就目前的状态来说,顺其自然就好。”
★咨询师感悟★
  小茜是一个感受力很好的女生,虽然内在的资源略微有些不足,导致她在面对“发展为亲密关系的潜在对象”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界限感,产生了想要“投身进入”的冲动。但很可贵的是,她懂得借助心理老师的资源帮助自己,去澄清感受,找到方向。
  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对自己比较中意的关系时,容易用一厢情愿的“过度付出”来表达“珍惜”,这份赤诚固然是珍贵的,但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资源并不是很成熟、很充足,就像一杯水,倒给别人了,自己就没有了。因此,他们这种付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带着“需求”的,也就是他们强烈希望对方用同等的付出来回应自己。如果对方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行积极回应,付出的一方就会感到很受伤、很难过,甚至产生怨恨和对立。这时候,身边的成年人可以帮助他们澄清诉求,用“打分”的方式,也就是心理咨询中的“量尺”技术,帮助他们看到关系中不平衡、不对等的地方,从而鼓励他们作出积极、恰当的调整,让青春期的天空少一些风雨、多一些彩虹。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