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1月23日

灵丘县入选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马明清

  日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灵丘县上榜。
  近年来,灵丘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发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迈出了铿锵步伐。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灵丘县完成了平型关大捷4A级景区、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并开展了平型关大捷4A级景区、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项目。完成了车河有机社区、花塔生态民俗景区和觉山寺旅游景区3A级创建工作,为全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三区两地”“四个灵丘”建设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启动了空中大草原景区和猫山传统文化园景区3A级创建工作,推动完善景区设施设备、规范景区旅游标准等,确保景区创建稳步推进。积极打造“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书屋”“民宿+民俗”“民宿+美食”等新业态,目前,云朵驿站、青青民宿、追梦客栈、含水小寨、拾光小镇民宿、“巍山居”民宿、“福田居”民宿、花塔生态民宿、落水河乡门头“水乡小院”等民宿,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宿产业逐渐成为提升灵丘县域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灵丘县依托丰富的“红古绿”乡村旅游资源,加大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力度,乡村旅游成效明显。其中,“十里沿河”景区的漂流竞技、休闲游船、森林亲子乐园、民俗体验、特色美食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在抖音游玩人气榜上排在了大同地区的前列;北泉村新建的万里骑士机车营地,成为该县新的网红打卡点;白崖台、小寨、杨庄、石矾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开发了“红色旅游+产品”,从多个维度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空中草原骑射体验、车河有机社区“梦幽谷”等文旅体验项目,不断释放“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需求。此外,结合“五一”等旅游高峰,该县持续举办文旅类活动,北泉、龙渠沟等地的《山水北泉》《龙渠沟的老百姓》等实景演出,成为来灵游客体验农家风情和乡村记忆的新载体;新编罗罗腔《胡服骑射》《夸夸灵丘新变化》、传统戏曲 《平型关青史留人间》等非遗演出,在全县各景区景点演出,受到游客的频频点赞;平型关大捷景区举办的平型关篝火晚会,丰富了夜间旅游产品业态;组织文艺小分队在杨庄白求恩纪念馆表演了《夸夸灵丘好特产》,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宣传灵丘地域美食文化;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县各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57万人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灵丘县持续推进“两馆一站”建设,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022年,实施了“民生实事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提标工程”,落水河乡综合文化站入选市政府民生实事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提标工程)乡镇(街道)标杆文化站,高家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东福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入选村(社区)标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戏台的建设力度。目前,下关乡杨庄村舞台维修项目、独峪乡曲回寺村舞台维修项目、李家庄舞台新建项目、柳科乡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均已完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打通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 “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该县年均举办县域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次。结合传统节日,组织了群众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乡村“村晚”、农民丰收节、平型关文化旅游节、赵北乡农民运动会、下关乡塞上插秧节、北泉荷花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全年戏曲展演、广场舞展演、非遗展示、图书漂流、艺术展览、文化街景、大众舞台、乡土文化旅游节、毽球展演、全民健身日展演、农民运动会等亮点活动不断呈现。“一乡(镇)一特色、一村(社区)一活动”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凸显优势,丰富了全县群众和来灵游客的文化生活。其中,2023年全国“村晚”展示活动“京西福地山水灵丘”车河村“村晚”,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838.98万人次,创我省群众文化单场活动新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灵丘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风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文旅宣传效果进一步显现。该县不断拓展“京西福地山水灵丘”文旅品牌深度,利用新媒体,发布了“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25条旅游参考路线;推出了“红色文化、休闲生态、有机康养、运动健康、古建宗教、非遗研学、长城名胜、亲子互动”八大专题旅游线路景点;开展了“大美灵丘每日一景”宣传活动;发布了“三五九旅是模范之旅”“沿着白求恩的足迹之旅”“革命小英雄王二小之旅”3条专题线路;出台了“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为主题的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灵丘县红色旅游线路推荐;利用网络媒体,对灵丘的文旅资源、美食、地域文化等进行了推荐;通过在全县景区景点、宾馆等公共场所,发放灵丘县全域旅游全景图、旅游宣传画册等资料,进一步加大了灵丘县文旅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了灵丘县的文化旅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