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2月07日
培育乡村振兴“青人才 ”激活乡村振兴“青动能”

大同共青团深入开展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武宇鹏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青春建功大舞台。12月5日,记者从团大同市委获悉,近年来,团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乡村振兴 青春建功”行动部署和大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紧扣为党育人主责主业,以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为统揽,以服务乡村青年为切入点,以人才振兴为重点,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选、育、树”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助力大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整体谋划 多元协同

  坚持上下贯通,构建培养格局。团大同市委按照“有阵地、有导师、有组织、有活动”的工作思路,以团市委、市农业农村局为牵头单位,市农广校、淘宝大学为实施主体,坚持以青年人才为主导,搭建高素质青年农民学习和实践的新平台,整合市、县、乡三级农业服务体系,调动示范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多元力量参与,将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纳入全市农民培育计划,构建一主多元、上下贯通的培育机制。
  立足青年需求,设计培训项目。团大同市委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前期高素质青年农民调研摸底,掌握全市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对象信息,精准瞄定培育对象,在广泛调研了解青年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找准青年农民培育需求和培训机构供给之间的“供需交汇点”,以此为切入点,优化完善培训各项工作。同时,将“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作为青年发展中心工作,推动与青年创业、青年就业、青年创新融合发展,形成青年发展工作体系。

培育提能 服务增效

  坚持分类施策,突出培育重点。团大同市委按照 “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原则,聚焦“电商培育和农业技术推广”,立足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满足青年农民需求为目标,重点聚焦返乡创业青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以种养结合与抖音直播运营理论基础实操及直播运营现场交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农业创业模式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了大同市高素质青年农民农村创新创业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班、大同市高素质青年农民农村创新创业者升阶电商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培养高素质青年农民1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农民的操作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了高素质青年农民的社会服务能力。
  灵活培育方式,提升培育实效。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人才就业需求,团大同市委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青年农民常态化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挖掘培育农村青年人才,将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结构趋同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联合起来,采取“共青团+企业+农村青年人才”的运行机制,实行“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强调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在引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间,分段开展培训,把理论授课、实操实训、观摩交流和“云上智农”APP线上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高效落实培育任务。

聚焦大局 转化成果

  健全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体系。团大同市委全面加强了乡村本土青年的培养,提升了乡村青年兴业的技能,激发了乡村青年发展的热情,打通了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选、育、用全链条,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出台详细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将培养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向各大农业企业重点推荐,着重培养、跟踪和考察,为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帮助本土成长的乡村青年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提高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度。团大同市委以培育为引擎,主动架起政府与农村青年之间的“连心桥”,积极营造“广阔农村、大有可为”的浓厚氛围,引导青年关注乡村、感知乡村,从而拓宽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渠道,为乡村输送具备新技能的青年人才。同时,打造链接青年大学生和乡村新农人的纽带,推动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与实体阵地打造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