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记者 庞勇
2023年以来,怀仁市云中街道城内村以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立足区位优势和商贸发展优势,走好“发展商贸业 壮大集体经济”路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改造风貌、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凸显特色,实现产业提升、商贸提质、消费升级,以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据城内村党总支书记温碧江介绍,如今城内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达到4000多人,占到全村劳动力的90%以上。
商贸大楼“聚活力”
商贸服务大楼由城内村党总支牵头负责,采取“村集体规划+商户投资+企业修建”的修建运营模式,由城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资开发,村集体统一协调土地规划、组建商户会与建筑方案设计,建筑企业负责具体施工建设。
商贸服务大楼投资2200万,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每年出租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商贸服务大楼建成运营后,真正实现了规划有人抓、投资有主体、质量有保证。
综合市场“展新颜”
为发展集体经济,城内村于上世纪90年代新建云东综合大市场,项目总投资630万元。项目投资均为村委会自筹,占地22亩,建成房屋门市共计105间。经过各级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综合大市场于1999年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怀仁最大的小商品集贸市场,共引进商户90多家,经营范围包括服装、衣帽、小家电、小百货、婚礼用品等,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购物需求,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40万元。多年来,云东综合大市场为城内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物流仓储“促升级”
作为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城内村把发展商贸物流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扶持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打造大型商贸物流仓库。通过租赁的方式,城内村扩大商贸物流业务规模,创新商贸物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强化供应链服务发展,不断拉动商贸物流上下游产业链提质扩容,村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为怀仁市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赋能强基。
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优化商贸产业结构,完善提升辖区市场运行机制,城内村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于一体的新型商贸体系,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联农带农“稳增收”
新建商贸大楼和综合市场项目积极响应“联农带农”政策机制,设置专门摊位用于激励解决本地脱贫群众就业增收致富,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实现现代化农贸集市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有效衔接及融合推进。
走进城内村龙园一号葡萄园,清香四溢,绿意盎然的枝蔓下,一串串紫如水晶的葡萄颗粒饱满,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甚是喜人。负责人郭兴东向记者介绍,龙园一号葡萄最大的特点就是甜,在当地,人们都叫它“糖葡萄”,其甜度能达到28度以上,葡萄还没有籽,口感非常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提升葡萄附加值,进一步拓宽销路,郭兴东不仅卖葡萄,还发展生态采摘游。如今,小葡萄正成为增收致富的“大行当”。
科学管理“促振兴”
为进一步提升商铺规范管理水平,打造整洁有序的辖区环境,据温碧江介绍,城内村强化宣传,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将商贸大楼、综合市场、物流仓库纳入统一管理,向市场内所有商户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强化宣传引导。今年以来,城内村不断健全完善商贸集市文明公约、市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户签订相应经营责任书和承诺书,不断强化管理职能。村综合行政执法队对辖区各类商铺逐户走访,发放宣传页,宣传市容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相关规定,增强商户责任意识,鼓励商户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落实包保责任。建立商铺包保责任制,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分组包保各商户,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包保人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商户整改。
加强检查督导。城内村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柔性执法和严格执法相结合,持续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现象,执法中采取“一提醒、二警告、三处罚”的原则,发现出店经营、悬挂物、堆放物等问题,优先引导商户自行整改,对经多次提醒仍不履行责任的商铺严管重罚,全力营造干净、整齐、文明、有序的营商环境。
通过打造五种融合模式,城内村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织密“体系网”、唱好“主角戏”、算好“收益账”,跑出了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自2020年以来,城内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 1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先后获得省、市级文明和谐村、市级基层“先进党组织”、市级“红旗单位”等荣誉。村里有了集体收入,就要惠及于民,通过四议两公开原则,经集体研究决定,城内村每年为60岁以上市属村民每月发放养老金105元,每年为辖区怀仁市第一小学捐赠助学金10万元,将服务“一老一小”普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