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4月19日

理想是什么颜色的?

●李喜春


  理想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一位大三学生给我提出来的问题。
  之前我真的没有想过,一直以为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屑于谈理想。他们沉湎于网络、看重物质、追求享受,更关注现实。
  在筹备“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活动的时候,我和一帮与我年龄差不多的“过来人”,很担心这场“面对面”活动变成解决“吃喝拉撒”的意见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学生们征求了“你最希望交流的问题”。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53%的学生提到了“理想”。
  看来,不是“理想”变没了,而是我们变老了!“我很好奇,请问您在青少年时期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充满挑战,又充满真诚。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和老师顿时掌声、笑声响起来。
  人的好奇心是不分年龄的,谢谢你们让我想起理想。中学,我就读于一所省重点中学,是第一届拼数理化考进去的学生。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我却独爱文学,每天写小说,开始做作家梦。
  当时,知道我写小说的人不少,但支持我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同院的邻居,他在县委宣传部(新华书店)工作,在我眼里是满腹经纶的文化人。那时候读的书都是他借给我的,每次写完小说都会帮我认认真真地修改,甚至还写推荐信给报社编辑。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忍着不因我的天真和幼稚笑出声的。另一个人则是我的母亲,她没读过书,但对我在读书方面的要求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当时家境贫寒,但她非常支持并给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我猜想,母亲大概不知道这些书籍与我能否考上大学无关。
  我对自己的每篇作品都自信满满,自我陶醉,觉得应该能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但最终没有一篇被采用,屡败屡战。
  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理想都没有实现。但是,理想就一定要实现吗?理想没有实现就没有意义了吗?
  在文学名著大海的徜徉中,我看到了人生、人性,认识了社会、历史,接受了潜移默化的人文滋养。经过反复练笔,我的文字表达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北京市大学生征文比赛,并且获得了奖项,当过学校校报(学生版)主编。参加工作后,不发怵文字材料的编辑。
  这就是理想的力量。也许,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许多人的理想是不断变化的,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提炼和矫正。
  许多人的理想最后被束之高阁,因为人生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
  许多人的理想被忘记,不再被提起,甚至成为痛。
  理想是人生指引。青年的理想大都是纯洁的、高尚的、美好的。追求什么样的理想,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
  理想是前行的动力。人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在困难挫折面前要不放弃不抛弃?因为有理想,有目标,然后才有希望。
  理想是自我磨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磨练和提升。靠近理想的每一小步,都在为我们人生前行的一大步做准备。
  理想是人生美景。理想的价值更在于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山峰虽奇峻,但沿途都是风景。更何况,理想虽然飘渺,但万一实现了呢?
  理想实现不了也不可怕,但人不能没有理想。人没有理想,如汹涌之水没有河道,奔腾野马脱缰驰骋。
  在和青年学生交流中,我突然意识到许久没有谈过理想了。我们这个年龄谈理想,就像在影院里看爱情电影。你忽然发现,周围都是年轻人,自己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如坐针毡,只想逃离。
  人什么时候就不需要理想了呢?
  生活的重负,事业的压力,现实的复杂,人生的纠结,让我们感觉谈理想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岁月蹉跎,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与理想走散了。
  我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谈理想是什么时候,但和年轻人在一起,似乎又找回了久违的青春梦想。置身于他们中间,感受扑面而来的洋溢青春,听他们倾述困惑、迷茫,与他们交流、碰撞,不忍用所谓世故和成熟,打扰他们的真实和单纯。反而会不自觉地敞开心扉,与年轻人一起畅谈人生。
  向青年学习,重拾理想。也许在我们的心里最隐秘处依然藏着理想,虽布满尘埃,但轻拂之后,仍然莹莹发光。
  理想是梦,不论20岁,40岁,还是60岁,我们都不要失去做梦的能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理想是什么颜色的?我的回答是:每个人心中理想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可以是春天的五彩缤纷,也可以是秋天的色彩斑斓,可能是夏日的郁郁葱葱,或者是冬雪般洁白无瑕。如果理想有颜色,一定是你心中最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