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的青春探索星空叩问苍穹
本报记者 郭丽菲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自2013年成立之初,就秉承五四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嫦娥”揽月的千载夙愿汇入中国梦,在百年变局中呼唤青年学子奋发图强。
用理想信念点燃报国之情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现有成员52人,形成以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国防卓越青年基金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3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1人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先后入选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该团队立志于科技报国,针对极端环境下特种传感测试装备的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深耕细作,为我国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海、陆、空、天4个领域50余种飞行器完成100余次发射任务,提供产品超过万套,成果转化超过10亿元。
团队的开拓者、我国存储测试技术的奠基人祖静教授向团队深情表露心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爱国就是一切。”团队的创立者、两次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张文栋教授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但爱党爱国始终是科学家的灵魂。”“爱国是一种精神传承,以老带新、积淀传承的传统一直在团队中延续。”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号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刘俊说。
自2019年至2022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何剑多次赴黑龙江八一雪场冬训基地测试,助力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基地海拔1245米,积雪厚度达1.5米,最低温度低至零下45摄氏度,极端环境为测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他说:“我们的工作是为运动员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赛场上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用初心使命照亮育人之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初心和使命激励着该团队一代代成员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十九大代表、国家杰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学者薛晨阳,毅然放弃国外高薪聘请,选择加入该团队,将追求进步的信仰融入传感和测量;丑修建、唐军、何剑、郑永秋……越来越多的“四青”人才加入该团队,为追求进步共同努力着。
该团队秉承“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兵工传统和“太行精神”的红色基因,紧抓思想引领,高扬主旋律,创建了仪电先锋红馆思政教育平台、寒泉驿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创新精英研究院、仪电先锋宣讲团,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爱国奉献的远大志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团队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入围人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典型,立德树人卓有成效。
邢恩博、戎佳敏海外博士夫妻,学成之后主动放弃由3个国家科学院院士共建的国际科研平台,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投入祖国的怀抱。科研成果被国外科学媒体争相报道的海外博士温焕飞,利用近十年的海外学习资源,建立了中北大学大阪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搭建了国内首台扫描微波显微镜,推荐4名中北大学硕士毕业生攻读大阪大学博士学位。
用改革创新引领科技之魂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该团队研制的黑匣子等多项产品继续为此次发射任务保驾护航。航天科技集团发来感谢信。“每一次神舟出征,都有我们团队的付出。”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院长刘文怡教授对此颇为自豪。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该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矢量水听器,并成功应用于海底长期观测网等重大工程。
该团队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在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团队研发的推动高温/高过载力学传感器、北斗导航应用系统、高精度惯导系统等一批研究成果转化,在山西阳煤集团、西山煤电等单位煤机装备智能化改造中得到推广;发起成立的山西省半导体产业联盟,实现对全省半导体产业的产学研全覆盖,与中科潞安紫外光电合作研发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山西百信、山西航产集团等单位产业研究院合作成立新型研究机构,实现了MEMS电子听诊器、MEMS颅压传感器等研究成果产业推广……
未来,该团队将继续以面向一流、创新有为的气度格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勇于超越的科研追求,始终以“创新引领”为使命,努力打造我国传感测试领域专业人才的摇篮,为国防建设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