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挑战 成长路上才有更多精彩
本报记者 刘琴 文/图
从刚入职时的技术员成长为芯片研发工程师,并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成功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3次获得“五小”成果竞赛奖项,郭凯仅用了5年多时间。
出生于1990年的郭凯是山西长治人,2018年7月第一批加入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5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技术突破的他感言:“敢于挑战自我,成长路上才有更多精彩。”
铆足劲学习知识
2012年,郭凯毕业于山西大同大学。2018年7月,获悉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治成立,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入职伊始,公司组织员工前往北京参加为期45天的培训学习。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郭凯非常珍惜,铆足了劲想让自己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那次培训对于郭凯来说并不容易。虽然他曾有过一些半导体工作经验,但刚开始仍感觉“很多东西串不起来”“有的内容听不懂”。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因为培训地点在实验室,墙上挂着各种流程,郭凯经常拿着本子,随时看、随时记,遇到看不懂的就随时问。
得益于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勤奋学习,郭凯的业务水平提升很快,成为同批学员中的优秀者,熟练掌握了深紫外LED芯片的工艺流程、设备调试使用等技能。
令郭凯没有想到的是,结业仪式上,他被邀请代表同事登台发言。
返回长治后,郭凯在培训期间学到的技能立即派上用场,从搬运设备进场开始,他全程负责并圆满完成了第五工段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利用一切机会“充电”
郭凯所在的芯片车间共有六个工段,他被安排在第五工段。
“工序越靠后,技术含量相对越低一些。”彼时,郭凯很想挑战靠前的工序,但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干好本职工作,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此,郭凯在全力做好第五工段工作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 “充电”。只要前面几个工段组织培训,他都会挤出时间“蹭课”,逐渐对芯片车间的全套流程做到熟练掌握。
2020年,郭凯开始涉足芯片研发,辅助同事对芯片产品做优化、提性能,进而发展到可以独立做一些探索研究工作。
2022年,公司成立研发中心,郭凯被选中,成为芯片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深紫外LED芯片产品开发。
截至目前,郭凯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成功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五小”成果竞赛中,获省级奖1次、市级奖2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西重大专项项目1项;参与T/CSA090-202X《深紫外LED加速试验方法》标准编制。
反复实验直到成功
走上芯片研发工程师岗位后,郭凯与同事密切协作,不断攻坚克难,成功实现了多款产品的问世及迭代升级。这背后,是他和同事一次又一次地实验。
“每一款产品的上市,都需要经历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2022年年底,经过前期多年的探索及实验积累,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研发转量产阶段。
此项工作中,郭凯以主导身份之一,全面负责芯片段的试产及验证工作,于2023年第一季度顺利完成3款主流芯片的转量产,产品涉及小、中、大功率,基本覆盖市场主流产品,在性能光功率和寿命方面展现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因为行业竞争激烈,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郭凯告诫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持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为此,他和同事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直到实验成功。
“不瞒你说,如若实验数据达到我们的预期值,那一瞬间,我会高兴得蹦起来。”郭凯说,这就是研发的魅力。
通过大家的努力,2023年第二、第四季度,郭凯和同事成功让公司产品性能实现“三连跳”。
“我们公司的量产WPE达到了6%,处于市场绝对领先水平(市场水平在3-4%)。”郭凯介绍,目前,公司最新的30mW+产品已在陆续投放市场,顺利通过客户试样,接到多个订单,供不应求。
“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情 (深紫外LED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郭凯说,他一直记着公司总经理闫建昌的这句话,他也有信心和同事携手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