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博物馆界专家在并探讨馆校合作共建新路径
本报记者 田璐
近日,“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馆校共建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山西博物院举行。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博物馆界专家、高校代表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共同就跨越国界与文化的馆校合作共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会上,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晓毅,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分别强调了馆校合作共建在推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设计系、太原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校等馆校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馆校共建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携手共进,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最后,会议进入主旨报告环节。9位来自国内外不同区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就馆校合作的主题和各自领域的馆校合作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视角出发,充分阐述了馆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分享了各自独特的经验和见解。
其中,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首都博物馆副馆长(挂职)焦丽丹从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综述、政策梳理、实践探索、发展展望5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方启通过介绍2023年度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设计、实习成果及相关思考,为馆校合作共促发展提供了探索经验与应用模式参考。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国际事务负责人周帆通过线上视频,探讨了两国在文物保护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和交流互鉴,分享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对加强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出展望。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果美侠在报告中表示,故宫博物院基于自身定位和特色,提供了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教育 “产品”,比如基于建筑遗产的探索活动,基于展览的教职工培训等。并提出,以了解学校需求为前提的博物馆内容生产,或者说是博物馆资源供给,才是当下中国博物馆教育人员值得选择的、可以持久发力的绝佳路径。
山西博物院公众服务部主任李平分享了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在多维度模式下的实践案例。在报告中,李平表示,山西博物院一直立足当下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新趋势,致力于探索馆校共建的成功经验和新思路新做法。未来,将继续通过教育资源、教育领域、教育层次的多维度,实现博物馆教育的资源共享,创建馆校共建新格局。
此次会议不仅为博物馆与国内外不同办学层次学校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博物馆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