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高校创新“定制”实验课堂
“都知道实验室内材料不能入口,今天竟然在课上吃到了甘薯,震惊我一百年!”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23级开设系列特色实验课,任课教师武晓玲分别在三次课上安排学生品鉴了马铃薯、大豆、甘薯三种可食用种质。
据悉,每次课程都分为两部分,前半程由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半程由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外表、合理加工、品鉴成品——最终对比得出不同种质的特征所在与优劣之处。本课程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从而对各种种质资源性状及品质拥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入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每次上课不仅会教授与种质有关的知识,还会简单讲解厨具的使用,一来怕同学们因操作不当受伤,二来也算是对生活技能的拓展教学。“这样的实验课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在课上品尝到美味。并且,让缺乏使用厨具经验的我亲自动手操作,对我来说还是一次挑战。”同班同学陈彩烨对此表示。
“食物入口之后对感官的丰富刺激是书本替代不了的,也是我们同学需要真正亲身去体验的。”据佟林回忆,任课教师武晓玲在课堂上如是说。知道什么是好的,才有目标;被这种“好”打动过,才有动力——老师的教诲让佟林印象深刻,“老师说,对于这些食用种质资源,希望我们带着对品质更优、产量更盛的憧憬,致力于科学研发!” (文中佟林系化名)
据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