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5月22日
 “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暨“石榴籽一家亲”晋昌青年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跨越2700余公里 幸福“石榴籽”走进山西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再见了!山西!”“再见了!美丽的太原!”5月19日,由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青团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暨“石榴籽一家亲”晋昌青年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8天的交流活动中,来自新疆昌吉的大学生跨越2700余公里来到山西,从大学城到太原古县城,从博物馆到红色教育基地,带着新疆的舞蹈和美食与山西亲人一起载歌载舞,唱响美好生活。
  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在过去4年的援疆工作中,山西共青团与昌吉州团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次,他们带着昌吉青年与三晋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各族青年在山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话友谊,共叙情怀,让“石榴籽”精神如阳光般照射到每个人的心田,闪耀出熠熠光辉,奏响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的壮丽乐章。

踏上向往土地

  “太原,我们来了!”5月14日,太原武宿机场,身着白色T恤的昌吉青年大学生举着相机、拿着自拍杆,带着对山西的好奇,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土地。
  2010年,山西省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山西先后投入援疆资金超35亿元,其中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和基层领域。
  来自昌吉的大学生见证着山西对新疆的支援,看到现代化的建设在他们身边逐步发展起来。对他们来说,来山西就是回到了家。这一次跨越2700余公里来到山西,就是想见一见亲人。“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离开新疆,他们很期盼,也很激动。”昌吉学院团委书记牛晓慧说。
  为了这一次的活动,昌吉州团委经过报名选拔出45名优秀学子奔赴山西。“大家太热情了,很多学生想过来,但我们的名额有限,只能从各个民族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大家来看望亲人。”牛晓慧说。
  据了解,这次的昌吉学子分别来自昌吉学院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他们中有汉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
  傍晚,太原五一广场上就响起欢快的新疆舞音乐,昌吉学子穿着靓丽的民族服装欢快起舞。热情洋溢的舞蹈瞬间让现场市民沉醉其中,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的画面,分享精彩的瞬间,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伴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你们来自新疆?”“欢迎来到山西!”广场上,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欢迎”。他们不仅带着热情邀请远方的朋友,还与他们共唱美好生活。而昌吉学子说得最多的话也是 “欢迎到大美新疆”。这不是简单的邀请,而是两地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亲眼目睹了祖国大地的广袤与壮丽,每一处风景都展现着祖国的独特魅力。与不同民族的伙伴们同行交流,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文化。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共同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昌吉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阿卜杜萨拉木·阿卜杜热西提说。

共唱民族赞歌

  山西高校是昌吉学子来晋的第一个打卡点,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年轻的心碰撞在一起。站在大学标志性建筑前,他们以快闪的形式,记录下美好瞬间。
  他们带着丰富的节目,把大美新疆的文化带给高校学子。《各族儿女心向党》《我爱你中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晋昌情》《和谐新疆》《欢快的麦西来普》……一首首歌曲、一段段舞蹈,唱出了新疆人民对祖国、对山西的热爱。
  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的学子分别代表山西高校进行了表演。他们演出了歌曲《有我》、群舞《石榴花开》、古典舞蹈《繁华》、舞蹈《盛世欢歌》,与昌吉学子互动交流,分享着彼此的学习和生活,也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同时,昌吉学子带来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及救助断臂男孩的平凡英雄。“每一次发现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都是一次与他人灵魂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发现我们又拥有了一个新的亲人。这也是让民族团结之花长盛不衰的原因。”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2食品检验检测技术2班的马如说。听完她的演讲,山西医科大学的一名“小姐姐”眼泛泪花,现场表示,一定要走进新疆,去寻找那里的英雄人物,感受他们的人文情怀。
  在校园的广场上,昌吉学子支起摊子,摆上新疆特产,弹着特色乐器达卜和热瓦普,跳着舞蹈“萨乌尔登”,向师生展现大美新疆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地域特色。
  “这是用什么做的?”“这个乐器真好听。”“我能和你的乐器拍个照吗?”带着对新疆的好奇,两地学子手拉手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
  “每年,我们都有学生前往新疆提供志愿服务。这次看到昌吉学子就特别亲切,也希望有机会可以走进新疆。”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郜华阳说。
  昌吉学子还拿着拍摄好的新疆风景图和最美的民族服饰赠予高校学生。“把昌吉的特色文化带到了山西高校,让更多师生了解和感受到了我们的风情。每一张明信片、每一个盲盒、每一顶小花帽、每一份干果,都是我们对山西人民的深情厚谊。”昌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崔杰说。

穿越千年看文物

  穿越时空,一眼千年。在太原市博物馆,昌吉学子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物实物。作为太原市唯一的综合类博物馆,市博物馆担负着太原地区文物的征集、收藏、修复、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
  “走进太原市博物馆,如步入时光长廊,珍贵文物诉说历史,从器具到艺术品皆承载岁月痕迹与先人智慧,让我深感山西历史的厚重,对文化传承认知真切,心生敬畏,也对这些文物发自内心地赞叹。”昌吉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买吾兰·莫依丁说。
  为了让青年学子可以更直面地欣赏山西厚重的文化,太原市博物馆为大家提供了最先进的自动感应式讲解器,融合了最先进的科技与人性化设计,通过独特的智能交互功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参观体验。“好神奇!太好啦!”拿着自动感应式讲解器的学子,不停地拍照合影,感受着身处时空的美好。
  在太原古县城,学子们爬上城墙,看到宏伟的建筑,仿佛一瞬间穿越回了古代。“虽然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的古城,但第一次走进太原古县城,爬上城楼,深深地被这样的文化所感染,也感到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2班的彭浩然说。从进入古县城,他便与各种景点合照打卡,表示要带着这些精彩的影像讲给新疆的同学。

踏寻红色记忆

  来山西之前,很多昌吉学子是在故事中听到红色传奇人物。这一次,他们带着追寻的足迹,走进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和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山西是红色的摇篮,这里留下了先辈奋斗的足迹。那些书本中的人物,曾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鉴往事,知来者,启新程。昌吉学子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详细了解山西党团组织的建立过程,深切缅怀了彭真、高君宇、贺昌等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深刻感悟山西党组织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共同接受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洗礼。
  几排旧舍,一处小院,一座民国风格的门楼,大隐于现代繁华的大都市中,这是掀开历史面纱的大门。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的前身是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从1919年创建,到1936年停办,在短短的17年时间里,进步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他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发起了顽强的抗争,成为太原学生运动的中心。在无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战与较量中,国民师范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一个重要革命阵地。
  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昌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赵淑彤说:“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传承红色精神,追寻红色记忆,就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我们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明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为一颗‘石榴籽’,我将牢记这次活动的感悟,用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共筑中国梦。正如歌词中所唱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让我们携手同行,共筑中国梦’。”

共画“同心圆”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援疆工作要求,共青团山西省委努力筑牢各族青年团结凝聚的“生命线”,倾力共育幸福“石榴籽”,共同灌溉民族团结之花。
  第三轮对口支援新疆期间,全省共青团组织新疆(兵团)180名中小学生,来到山西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融情夏令营和暑期“同心营”活动。晋疆两地1519名中学生通过开展“晋疆情 心连心”“汾水天山情谊浓,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团队课活动进行云交流,推动晋疆两地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同时,组织90余名新疆大学生赴我省各地开展暑期实习及社会实践,组织150余名大学生赴新疆(兵团)实习就业。
  此外,组建省、市、县三级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队伍,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础单元,开展了“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主题团、队课,铸牢新时代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了书信“手拉手”结对活动,在全省12所大中专院校和100余所中小学校中,12.33万余名青少年与新疆学子远程结对,通过QQ、微信等网络和书信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交往交流,书信交流达到2万余封。
  组织各地团委赴新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现场培训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6000余人;举办青年大讲堂“青春同心 永跟党走”专题培训,覆盖青年500余人;邀请新疆(兵团)63名团干部来晋参加培训;引导民族地区8000余名青年,提升就业创业技能;通过小型招聘活动,邀请民族地区青年来晋就业创业,帮助在晋少数民族青年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共有269名民族地区青年实习就业。
  “在我眼里,山西是一个有温度的省份。‘汾水连天山,晋昌一家亲’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口号。感谢山西这么多年,为新疆建设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帮助。这次,我们从新疆不远千里来看望远方的亲人,真的很亲切。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我对山西的城市产生了浓厚兴趣。”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撒世玲表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通过对新疆等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汇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不断加大对各族青少年的支持力度,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让各民族青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