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治疗和预防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屈飞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通常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急性心梗死的发病率远高于城市。因此,人们应该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的急救知识,从而减少因急性心肌梗死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一、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也称为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心肌区域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心肌坏死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二、诱发因素
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急性循环衰竭。
三、危险因素
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年龄、遗传、性别。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四、症状
胸痛或胸闷。冠心病患者的胸痛或胸闷通常是由于心脏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剧烈而持久的胸部疼痛、紧缩感或压榨感,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
放射痛。患者可伴有左肩部、左上肢、背部、上腹部、咽喉部、牙齿的放射痛。
大汗。由于患者身体对疼痛或者不适应的自然反应。
气短。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
心悸。由于心脏电活动异常或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律。
乏力。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乏力,经休息也无法缓解。
头晕或晕厥。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氧,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视物旋转,甚至意识突然丧失。
恶心或呕吐。由于心脏缺血缺氧患者胸痛发作时出现原来没有过的新表现如恶心、呕吐。
失眠。由于心脏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而难以入睡。
五、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目标是立即疏通冠状动脉,减缓心肌缺血和缺氧的进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调脂药等,以及介入手术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等。
六、预防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以及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此外,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也有助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合理饮食:低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脂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多吃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糖分摄入: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甜点等高糖食品。
适量有氧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如走路、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果断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
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学会管理压力,通过放松心情、适当运动、合理交际、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善待他人,避免暴怒或狂喜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慢性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控制疾病进展。
规律服药:患者患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相关的药物也不可遗漏。
定期体检:若出现心绞痛症状,应随时去医院。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立即含服硝酸脂类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前往就近医院急诊科。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慌张和静卧,避免过多活动。若发生心跳骤停,应尽快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