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 稳定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本报记者 李云霞
5月30日,运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2024年 “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情况进行发布。
近年来,在运城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重要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美丽运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运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安全更加牢固。
在大气环境方面,运城市坚持 “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通过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扩大禁煤区,开展新能源车辆替代等系列举措,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水环境方面,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和工程治理项目,坚持“查、测、溯、治”原则,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355个,全面取缔了黄河、汾河干流沿岸1公里内污染企业。2023年全市10个国考断面,优良断面达8个,Ⅳ类断面2个,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为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运城市坚持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核心,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改,将47个疑似污染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对10个超标的优先监管地块落实制度管控措施,杜绝污染地块被违规开发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严格执法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运城市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充分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测、用电管控、高空视频等“技防”优势,采用联动执法、交叉检查、驻厂监管等方式,有效震慑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有力表现。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今运城市一些湿地公园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普遍增多。仅圣天湖就栖息着238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20余种珍稀鸟类。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也留居在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据悉,6月3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运城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年全省“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在主会场运城会展中心启动。主会场主要集中宣传展示运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环保工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美丽运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届时,还将启动山西省作协生态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为“美丽山西”公益大使颁发聘书并宣读倡议书等多项生态环境文艺节目活动。与此同时,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分局相结合,主会场和分会场系列活动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