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培养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尖端技术和设备,更需要有一大批能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培养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是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我国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大量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各行各业通过技能竞赛选树了大批技能人才,同时也对规范技能培训、推进技能评价、提高人才地位、加强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规范技能培训。培训是广大职工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技能竞赛有助于规范技能培训。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共同举办,职业院校、企业培训基地等提供培训和场地支持;竞赛内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来命题,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和操作规范。在技能竞赛引导下,技能培训的目标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具体,确保学员学到本工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技能竞赛还能够检验培训效果,通过分析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发现他们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升技能培训成效。另外,举办技能竞赛还可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现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形成人人学技能、人人有技能、人人长技能的良好氛围。
推进技能评价。目前,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人社部要求坚持多元评价的原则,鼓励采取以赛代评的方式给予优秀选手晋升技能等级;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等相结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直接认定相应技能等级。在此背景下,技能竞赛成为普遍公认的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对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优秀选手实现破格晋升。积极引导企业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大批选手凭借精湛技能登上市级、省级、全国直至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与高手同台竞技展示技能,同步实现技能等级提升。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上,“刮腻子”“拧螺丝”成为世界冠军的消息引发全网关注,这两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登上了央视春晚,在亿万观众面前亮相,充分印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充分说明只要刻苦努力、奋斗拼搏,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各部门认真落实激励政策,确保高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技能竞赛有效落实获奖选手表彰奖励、技能晋升等待遇,同时还积极推动国家级荣誉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增加在劳模、五一表彰中评选比例,大力提高技能人才在职代会中比例,支持他们参与管理。引导用人单位在工资分配上向技能人才倾斜,按照技能等级确定岗位工资,突出技能人才实际贡献,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针对高技能领军人才鼓励享受年薪制、政府特殊津贴,探索建立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绩效与企业和部门效益紧密关联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奖励让更多技能人才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引导企业将本单位市级以上技术能手,聘为该工种首席工人或技能带头人,倡导师徒结对落实带徒津贴,鼓励高技能人才向下反哺传授绝技绝活、传承匠心,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和尊重,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技能竞赛作为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能够检验参赛选手的水平,更是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展示,通过联合举办各级技能竞赛,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技能中国行动”。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技能就是财富、技工也是人才的鲜明导向,着力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基础工作。举办全国、省、市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开展特色竞赛活动;保障竞赛费用,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竞赛投入机制;打造优质培训中心、集训基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推动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加强竞赛专兼职队伍建设,提高竞赛规范化水平;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技能专家库和技能培训师资库。三是创新竞赛模式。积极倡导科学、绿色、安全、廉洁的理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大力推进办赛流程标准化、比赛题目实战化、评判标准可量化;发挥各部门优势联合推动技能竞赛、展示、表演和会议相结合的办赛模式,全方位展示选手的技能水平,积极促进技能领域交流与协作,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