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数据中抽丝剥茧寻真相
本报记者 陈彤
在公安队伍里有一个特别的警种,他们没有刑警的“冲锋陷阵”,没有禁毒民警的“出生入死”,没有社区民警的“家长里短”,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在浩瀚的数据中抽丝剥茧探寻真相,他们就是经侦支队民警。
“经侦民警因为工作性质,现场出警少,更多是在办公室里研究数据,再加上专业性强,其他部门的同事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是公安队伍里的‘白领’。但其实,我们经常要熬夜与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太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三大队青年民警连虎林说。
慧眼如炬 让数字“开口说话”
自2012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连虎林便一直工作在经侦战线。据他回忆,第一次破的案子是一起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2亿元。“当时有师傅帮忙,怎么分析研判,怎么查找数据,怎么蹲守,怎么审讯,师傅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得到了极大锻炼,也明白了办理经侦案件的不容易。”
经侦战线面对的往往是高智商高学历的犯罪分子精心隐藏和伪造的事实。民警们要从成百上千页往来款项中分析资金流向,从杂乱无章的海量明细中找到破案线索,在烦琐复杂的数据中找出案件疑点。
“数据是证据的来源,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和数据、表格打交道,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很多公司,而我们从银行拷贝回来的数据,仅一个公司的流水就有几百页。”连虎林说,如果不穿警服,他可能更像是金融工作者。
2023年,连虎林参与破获了一起某企业骗贷案。由于案发时间是2005年,当时还没有电子版流水,他便去银行库房查找当时的纸质凭证。“因为数据较多,在库里找了六七天,才把凭证找齐。之后画资金图,锁定证据,最终把案子破了。”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是他和同事几个月连续不断的工作。事实上,由于经济案件立案标准高、案情复杂、专业性强,一个案件往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这也意味着经侦工作有熬不完的夜、看不完的卷宗、出不完的差。
2020年,连虎林负责侦办某串通投标案。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在对涉案公司高管和人员的调查中,连虎林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陪标的公司都在外省,他连续出差去了江西、湖南等地。
“刚开始,这些公司觉得没有核心证据,并不承认问题,态度也不配合。”但后来,连虎林逐渐发现了这些公司通过非法买卖的账户进行资金对敲的犯罪情况,他将这些碎片拼起来,画成一张完整的“犯罪证据图”,并由此实现了突破。
连虎林表示,经侦办案,更多时候面临的是无边无际的枯燥。就拿某个案件的资金图来说,密密麻麻的上下家,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很多是他连续熬夜理清的。
“经侦工作既要思路清晰,从繁杂的链条中找到突破口,又要慧眼如炬,让数字‘开口说话’,才能发现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对于连虎林而言,在成千上万条资金明细中,关联相互匹配的涉案资金流,一起经济案件的侦破就成功了一大半。
加强学习 守好百姓“钱袋子”
经侦案件涉案领域广泛,相关罪名有77项,对于青年民警来说,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是对一个新领域知识的学习。边干边学是经侦民警办案的“制胜法宝”,也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在做好本职工作、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连虎林潜心攻读刑法、刑诉法、税法、会计学等各类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办案经验的积累,他逐渐成长为经侦队伍中的“尖兵利刃”。
“主动学习是必须的,但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很多本领也来自被动学习。”连虎林介绍,近年来,虚拟货币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交易便捷的特点成为犯罪资金的重要通道,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2019年,连虎林就遇到了一起涉及虚拟货币的案子,在追踪资金的过程中,资金突然消失了,当时考虑可能是通过虚拟货币转移了。之后,为应对新情况,他们请来公安系统的专家和区块链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并做了多次培训,逐步了解了这类案件的犯罪链条和追踪方法,具备了破获案件的能力。
不同于普通的刑事案件,经济案件还常常要为群众追赃完损,因此,办案要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连虎林告诉记者:“群众诉求很重要,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案件我们当作头等大事从速办理,只为了尽早能把损失追回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活动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发现和打击难度增大,对公安经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连虎林表示,魔高一尺,就要道高一丈,作为经侦民警,他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极适应新形势,努力守好百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