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14日

“团”聚新兴青年力量“云”集乡村振兴动能


      7岁那年,一场车祸,江苏宿迁姑娘李敏失去了左臂。2012年毕业回乡创业,从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做起网店,到带头创办了江苏省沭阳县双荡村公益直播基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演绎了一个“花乡维纳斯”的传奇,她的故事是宿迁青年投身电商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电商直播兴起,深刻改变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苏北一座年轻的城市,宿迁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和支持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成为“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生力军,“青年+乡村+网络”一体融合的工作思路发生了聚合反应,营造互促增长的良性生态。

“团”聚新青年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活力无限,如何在乡村和青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我们始终思考的命题,直播电商的发展让我们找到了答案。”团宿迁市委书记任杰介绍。
  在宿迁耿车镇“振兴之路”青年学习社线路上,直播电商领域新兴青年和宿迁籍大学生正沿着白鹿湖生态公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刘圩村3个学习站点,一路见证耿车从“垃圾镇”到生态示范镇的“蝶变”过程。
  连续5年,团宿迁市委组织青年学子、新兴青年看家乡,让电商青年在寻访乡村中找到创业方向,让青年学子接受家乡感召返乡助农。
  在宿迁王官集镇花园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蔡万明正组织“直播达人”在梨园推销酥梨深加工产品。“2017年,我从中国矿大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和乡村结下不解之缘。”宿迁王官集镇花园村党支部副书记蔡万明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以返乡新村干部的身份来到花园村,带头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2300株梨树。为了让梨嫁接技术惠及更多农户,他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村民,积极争取市、区农业资金,推动完成花园村3000亩梨园嫁接。
  2011年加入苏北计划、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吴柏霖时常和蔡万明交流探讨,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成了彼此的良师益友。
  从苏北计划到乡村振兴计划,从吴柏霖到蔡万明,从志愿者到新村干部,一大批青年投身苏北乡村振兴的大潮。

培育“新农人”

  宿迁市宿豫区电子商务园区是一个燃烧着青创小火苗的地方,这里是互联网企业集聚地,这里有专业的直播电商培训基地,聚集着上万名新兴领域青年,这个2015年成立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青年电商创业者的集聚地。
  据悉,宿豫区每年定向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入职园区,在志愿服务期满后,园区征询志愿者工作意向,与县区返乡新村干部招聘无缝衔接,鼓励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成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种子。
  网络链接了资源、贯通了信息、降低了门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青年来到乡村、留在基层、干在云端打下了基础。
  龙集镇侯嘴村委会副主任卓成涛毕业于扬州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原本在南京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有着很好的职业前景,但还是毅然决然遵从内心的想法返乡创业,成为助农直播的村干部主播,并先后获得多个荣誉。
  近年来,宿迁共青团组织电商培训、主题交流、青年看家乡、创青春大赛等实践活动,发掘吸引返乡新村干部、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等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立电商直播行业团工委,通过“团建链”串起“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实现团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电商创业相融互促、同频共振。如今的乡村,因为青年的涌入,网红成了新农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引领“新农潮”

  在沭阳县双荡村新村干部公益直播基地,新组建的青年公益直播团队在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直播基地热火朝天地宣传“沭派盆景”文化,帮助当地花农销售盆景。在电商青年的奋进中,花乡沭阳翻开了由绿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苗木向园艺、低端向高端、线下向线上、卖花木向卖风景转变的新篇章,开启了花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新潮流。
  今年是唐玮返乡创业的第15个年头,2013年他成立泗阳县春风家庭农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和市杰出青年,经营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作为村里的能人,唐玮将积累的农场经营技术无私传授给周边群众。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先后15户农民成立家庭农场,9户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优选品种、优化耕种、品牌打造,唐玮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品牌+电商”可复制的产业富民新途径。
  对于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和特色产品,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新媒体赋能,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青年的创新创造推动了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宿有千香”成为互联网世界更广泛的品牌认知。
据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