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21日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河曲西口情 黄河古渡连三省


  本报记者 田璐
  
  忻州市河曲县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是黄河进入山西后,第一个以大河命名的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当地造就了秀美景色。而南起保德、北接偏关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把沿线的6个景点、3处观景台和13公里慢行道“串珠成链”,成为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便利通道”。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千里黄河、万里长城“双龙交汇”之地河曲,到娘娘滩实现“一岛观二景”,漫步西口古渡了解西口文化,到龙口峡谷、晋蒙大峡谷惊叹黄河水与悬崖形成的巨大反差,感受黄河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塞外文化在此交融。
  
  娘娘滩上聆听黄河传奇
  
  河曲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带。境内有 “龙口雷鸣”“弥佛洞天”“两滩瓦砚”“翠峰莽塬”“文笔流云”“岱岳古殿”“海潮禅寺”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九曲黄河唯一的居人小岛——娘娘滩就在这里。
  “九曲黄河十八弯,传奇莫过娘娘滩。”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主线行驶,便能抵达娘娘滩。娘娘滩东望一泻千里的龙口峡谷,汹涌险要;西看黄河地平河宽,流势缓慢,是名副其实的“一岛观二景”。
  相传,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专权,将薄太后贬到云中州。为躲避陷害,薄太后一行人一路艰辛辗转,途中被一条大河阻挡,在惊慌与绝望中,他们意外看见了河中的小岛,别无选择,就在此隐藏。后来,薄太后生下刘恒,把其藏在另一处小岛上。刘恒称帝后,在河滩上建了一座娘娘庙,故名“娘娘滩”,而他从小隐藏、生活的岛被称为“太子滩”。
  娘娘滩为河心台地,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历代洪峰均未上滩,故有“水涨滩高”的传说。这里地势平坦,在这个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住着30多户人家,犹如蓬莱仙境。岛上还保留着纪念薄太后的圣母祠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如今,河曲县高标准新建了娘娘滩至船湾段旅游主线,串联了娘娘滩、黄河湿地公园、白龙庙、临隩公园、西口古渡、鸣三省公园、南元生态示范园等旅游景点,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一览黄河美景。
  
  水旱码头西口古渡成新景
  
  河曲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县城西面挨着黄河,恰巧是黄河弯曲的区域。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顺河而下,不远处就是西口古渡。这里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三大移民潮之一的发生地。这个从汉代就有的渡口,见证了千百年来山西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离愁别绪。
  西口古渡本名 “水西门渡口”,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黄河东岸之上。站在岸上,左手是陕西省府谷县大汕渡,右手是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口渡。据了解,西口古渡鼎盛时期,可以停泊几十艘大船,每艘大船可以载重十几吨。每天停泊的大船上,耗费掉的灯油就有100多斤。
  渡口有座禹王庙,俗称“河神庙”,创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祭祀大禹的庙宇。庙的对面是一座古戏台,正中悬挂着“太平神韵”四个大字,并在其左右悬挂着“崇文”“宣武”两块牌匾。
  西口古渡,是晋西北人昔日“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曾创下“一年四季流莺啭,百货如云瘦马驼”的盛世场景。而走西口的男人在出行前,都会到河神庙祈求平安。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河曲新景之一,众多游客来此远眺滚滚黄河水,倾听历史的回声,感受西口文化。
  
  临隩公园上演幻境光影秀
  
  河曲古称“隩州”,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游览了娘娘滩,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走临隩大道,便能抵达近年来该县新修建的临隩公园。这里不仅是兼备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滨河综合公园,也是欣赏黄河风光的打卡点。
  位于公园西端的隩曦楼,是临隩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是传承和弘扬特色西口文化的重要载体,尽显黄河风情和河曲民俗文化特色。登上隩曦楼,黄河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8月,河曲县举办了 “河清盛世,曲著华章”2023河曲3D光影非遗河灯会。此次非遗河灯会结合3D建模技术,以“擦亮河曲三大非遗品牌,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河曲篇章”为主题,在临隩公园上演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幻境光影秀,向人们再现了“放河灯”这一习俗,也使公园成为河曲网红新地标。公园内还有一座黄河流域生态展览馆,全方位展示了当地在不同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付出的努力。
  夏日的临隩公园绿意盎然,秀美如画。河曲县紧紧围绕“生态兴县、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城外建体系、环城建林带、城中建公园、沿河建景观”的建设思路,不断打造林水相依、环境优美的宜居县城。
  
  东山烽火台上筑文笔塔
  
  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还可以游览龙口峡谷、黄河晋蒙大峡谷、弥佛洞、石径禅院,县城内沿黄河大街可游览文笔塔、白朴公园。
  龙口峡谷位于河曲县城东北处,是“全国六大峡谷”之一。此处两岸的石壁陡峭,黄河被夹持在中间,河水流到龙口时喷涌而出,声音犹如雷鸣。河水流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龙口峡谷不远处就是弥佛洞,此处是黄河绝壁上的天然溶洞,是河曲古刹中的奇迹。游人步入洞内,可见怪石侧垂。弥佛洞上有一处石径禅院,里面有十幅戏曲人物砖雕,被载入《中国戏剧志》。
  在河曲县城内,还有一处明清古建,可称得上是刚柔相济、文武结合,这就是东山烽火台上构筑的文笔塔,是河曲县的标志性建筑物。此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又称“状元塔”。文笔塔形似一支立着的毛笔,顶部骤然缩成了圆锥形,形似笔尖。当初建造此塔意在“振东山之势”,以裨河曲风水。民间传说,夏至日出时,笔影可达西口古渡对面的内蒙古大口沟。
  此外,河曲还有享誉全国的黄河鲤鱼宴,红果畅销祖国各地,河曲二人台唱响山西、内蒙古,黄河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塞外文化向中原过渡地带自此衔接。
  “一河观三省,一曲迎天下”。近年来,河曲县以建设 “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倾力打造“黄河长城特色风情名县”。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该县将着力谋划更多文旅融合项目,擦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