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28日
阳泉市城区下站小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张娜

温暖陪伴 用爱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1994年1月出生的张娜,现任阳泉市城区下站小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基本功扎实,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探究,并以爱心感染学生、以耐心教导学生。在她看来,学生就像鲜花,每个孩子都是最特别的花,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香味,作为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更要像春风一样,呵护学生绽放绚丽人生。
  
  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
  
  工作中,张娜以爱心为媒,搭建起了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班里的小S同学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常常和同学们发生矛盾,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为了深入了解小S,张娜不仅通过班内同学了解情况,还对小S进行了家访。经过一番了解,张娜得知了小S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与其进行了交流,对于其正确的行为表示肯定,错误的则耐心讲解,让其清楚地意识到错误,并对其积极认错的态度予以肯定。
  同时,张娜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里设立了帮扶小组,由班干部牵头,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良好生和进步生。组内分工明确,由优等生带动、良好生辅助、进步生配合,并对每个小组定期作出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娜发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班级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班级凝聚力提高了。
  一天早上,张娜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放着一封《写给老师的信》。当她打开才知道原来是小S写的,他感谢老师一次次的耐心沟通及帮扶小组的认真帮助,并表示虽然有时候学得有些吃力,但他有信心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开启学生的“心灵天窗”
  
  当看到班级帮扶小组改变了一些同学的行为习惯后,张娜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帮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在班里召开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主题班会,通过谈论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引导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此次班会,每个孩子都给自己定下了阶段性学习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张娜不断地鼓励孩子们,以爱心感染学生、以耐心教导学生。同时,通过班级帮扶小组的力量和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每个需要帮扶的孩子都感受到同学的信任和鼓励,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为了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张娜在班里设置了悄悄话信箱。她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把想要与老师分享的事情写下来,放进信箱。无论是意见与建议、困惑与烦恼,还是分享与表达,都会得到她的回信。悄悄话信箱成了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育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亦是神圣动人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张娜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着可爱的学生们,让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她改变了学生,学生也帮助了她的成长,在学生们的“磨练”下,她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蜕变成经验丰富、深受家长认可学生喜爱的老师。
  在张娜看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对学生来说,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就会自然快乐地接受教师对他的教育,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所以,她一直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办法开启他们的“心灵天窗”,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去询问、去了解、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张娜始终坚信“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使学生更加优秀并非只有教师的雷霆手段,有时候融入到学生当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反思,所有的认知将会别开生面。教育学生应当智慧且温暖:要用赞美代替苛责,用关怀取代教鞭,用爱的教育拉近师生距离,她愿意将自己化作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