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6月28日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探大河文明

“秦晋要冲”保德 文旅融合擦亮“黄河明珠”


  本报记者 田璐 文/图
  
  忻州市保德县,地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北段,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之称。黄河流经至保德境内,从高处向下望呈“V”形,少了一些“咆哮”“怒吼”的气势,多了一些“大仁大义”“坚韧不拔”的精神。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保德段的建成,连通了境内的沿黄旅游景点,带活了以印象故城为主的天桥景观、飞龙山森林公园等景点,让自驾而行的游人盘旋在弯道上、驻足在观景台、蜿蜒在黄河边。如今,作为山西省生态建设先进县、山西省造林绿化示范县、山西省十佳卫生县城,保德已成为晋陕峡谷经济带和黄河文化旅游圈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畅游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最早的县之一保德县,览秦晋忆古今,赏夏日黄河风光。
  
  晋陕合力建天桥水电站
  
  保德位于忻州西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边缘地带,东界大山与岢岚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府谷县相望,南与吕梁市兴县毗连,北与河曲县接壤。滔滔黄河在外围劈开一条水路,奔腾而过,拉近了与对岸陕西省府谷县的距离,造就了我国地理版图上距离最近的两个县城。
  保德是忻州“五区一线”旅游格局中 “黄河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黄河风情、高原地貌、历史人文等景点众多,文旅资源非常丰富。天桥峡是一道长20公里、深200多米的大峡谷,起于忻州市河曲县石梯子村,止于保德县义门村。这里的河谷狭窄,冬季结冰时两岸相连,远望恰如天桥。
  自古以来,天桥峡名声显赫,地图上标注,专著里记载,船工们则更是魂牵梦萦地记挂着那一道大碛——雾迷浪。雾迷浪说的是碛,其实是石灰岩河床上的一个断层,十多米高,跌宕成三级阶梯形状。黄河到此本已收束得很窄,再从这断崖上冲跌下去,大浪翻腾,激荡起满峡谷黄色水雾,这便形成了“保德古八景”之一的“雾迷浪”。古代没有任何特殊工具,上游来船入了这道槽就像坐滑梯,在惊险中滑入下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河中游北干流上第一座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径流试验性水电站”——天桥水电站在这里建成,晋陕两省万余名民工参与建设,可谓壮观。如今,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保德段便可“遇见”这座造福两岸人民的水电站。只是,峡谷不再险、奇景不再现。
  
  飞龙山巅同时俯瞰秦晋
  
  保德居黄河中游的上端,是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最早的县之一。在这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黄河并行,交相辉映。紧邻黄河有一座可以俯视秦晋之地的飞龙山,从天桥水电站到这里只需10多分钟的车程。多年前,当地通过造林绿化、建设景区景点,在飞龙山上新建了森林公园。
  想要登上飞龙山巅,可从步云大道而上,842级花岗岩台阶着实要费不少力气。然而随着不断登高,却能收获不一样的黄河景致,渐渐也少了一些疲惫。
  兴保塔坐落于飞龙山之巅,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八面八角。斗拱、飞檐采用仿古木结构,塔刹宝顶采用铜质镀钛合金,层面采用宝石黄琉璃瓦盖顶,各层围廊采用汉白玉栏板。夜晚,灯光映射塔身,全塔蔚为壮观。
  此外,飞龙山山体陡峭壁立,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奇形异象的山石景观,有飞来石、悬钟石、浮石坡、莲花峰、骏马饮水等山石景观20余处。
  站在飞龙山上远眺,向东可见雄伟的天桥水电站屹立在滔滔黄河之上,向西可欣赏长河落日的旖旎风光。而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引来游人纷纷打卡,同时俯瞰秦晋两地。
  
  印象故城满是新气象
  
  保德地处黄河腹地,留有远古黄河文明的基因。“掘窑而居”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捏花馍、做枣牌等传统民俗的展示,彰显的则是黄河文明生生不息的文脉延续;走在故城村由石磨嵌成的道路上,不经意间回忆着往事。
  古时的保德被称为“林涛”,因春秋时期设林涛寨而得名。林涛寨故址就在故城村,居于黄河崖畔的一座历史文化名村,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至林涛大道便可抵达这里。宋朝淳化年间,就在此地建有土城,据此得名“古城”,后地名普查时,被误写作“故城”,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建有堡寨,遗迹尚存。村内有关帝庙、观音寺、魁星阁等文化古迹和历史人文景观,还有修缮一新的明清院落,是晋商代表、故城人刘会的居所。
  此外,当地还流传,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早年在娘娘滩避难,后来刘恒登基,接其回京的地方就在故城附近,人们将那里叫作“皇家滩”,刘恒走过的地方被取名为“御道焉”,当年照顾薄太后的人被赐姓刘,并留在了故城定居,由此繁衍至今。
  作为保德重点打造的农村特色风貌整治示范村,满是新气象的故城成为十里八乡,甚至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等相邻县市的休闲度假村。每逢周末游客不断,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让故城村村民倍感幸福。
  在全省全域旅游的战略布局下,故城村依托厚重的历史人文、浓郁的黄河风情、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结合农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打造了 “黄河古城·印象故城”旅游十八景。2018年,故城村被评为山西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被推荐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
  
  黄河上唯一的钓鱼台
  
  如今,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通车,保德县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和风土人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黄河之滨一些隐藏的美景,逐渐出现在游人的视线中。
  故城村旁的钓鱼台,是黄河上唯一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就是明末时期五省总督陈奇瑜所建的可遁世隐居、可战备防御的石洞。这处景点位于晋陕峡谷左岸高耸的石壁上面,人工开凿有石屋,门额上镌有“天险雄辟”四个字。
  当年的钓鱼台下,是滔滔黄河水,据说当时的工匠用凿下的碎石渣计算工钱,一升石渣换一升米,工程艰巨,可见一斑。不过,现在的钓鱼台因有水塘与公路相隔,游人无法接近,只能站在路旁拍照打卡。
  当前,保德县紧抓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通的重大机遇,以黄河文化、康熙枣园、保德民歌等旅游资源为抓手,全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三山生态游”“黄河·故城”的旅游发展格局,努力擦亮“黄河明珠——保德”这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