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7月01日
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营庄村主任助理、东回镇农机站站长耿菲菲

扎根农村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1996年3月出生的耿菲菲,是中共预备党员,现任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营庄村主任助理、东回镇农机站站长,曾获东回镇“青春助红 百炼成钢”主题竞讲比赛三等奖。他先后推动东回镇46个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发展、132户庭院经济项目落实、51个产业项目完成确权工作,并促成445万余元的连翘交易。
  在东回镇营庄村工作的两年里,耿菲菲从“象牙塔”到“履职路”,从“心迷茫”到“志坚定”,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新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路。
  
  心系家乡 为民解忧
  
  大学毕业后,秉承着服务家乡的情怀,耿菲菲回到了营庄村。但刚回到村里,他就听到了很多的质疑声,大学生能安心呆在村里吗?能下地上坡吗?能认识玉茭吗?当时的他,很迷茫,不知道如何走近群众、如何为群众服务?之后,他找到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于是,他鼓足勇气开始入户走访,刚开始村民不愿意跟他说心里话,他就一边帮村民干活,一边拉家常,从他们口中获得了被忽略的增收致富“流量密码”: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生产“金豆子”连翘,通过线上交易等平台出售鞋垫、布老虎等手工艺品,发展足不出户便可提升生活品质的“庭院经济”。到目前,已带动50户以上家庭增收。
  田间地头挥洒的汗水和黝黑的皮肤,是耿菲菲与大学生活最真实的反差。第一次扛起扁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初耕的土地上,让他觉得,这扁担不止挑在了肩上,更扛在了心里。从农家小院到田间地头,从刚开始的质疑到现在的信任,慢慢地,他成了村民口中的“小耿”。现在村民见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小耿你回来了”“小耿给我捎点药”“小耿你看看我这手机怎么不响了”……这一声声“小耿”,让他有了需要感和认同感。正是有了村民的信任,在去年7月下暴雨时,他才能够井然有序地带领村民脱离险境。暴雨致使房屋倒塌、田地受损、道路塌陷,之后,他主动申请农作物补贴和救灾资金,组织开展村民自救互救等,尽可能挽回损失。在他看来,只有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去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认识基层、熟悉基层,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产业 助农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耿菲菲把营庄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他积极走访在村常住户,了解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种植大户沟通,了解其发展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短板弱项;经常与镇干部、村干部研究农业发展方向和对策,逐步厘清了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积极向县农业农村部门咨询,了解粮食单产提升、病虫害防治和蔬菜种植等政策,寻求支持;主动到吕梁市中阳县、晋中市太谷县等地学习农业产业技术。现在,营庄村的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提高了单产,牛场项目有效盘活,连翘平台交易促进增收,庭院经济有序申报,联农带农效益稳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土地不会辜负每一粒奋斗的种子,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两年多来,他从懵懂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默默守护农村的新农人。
  作为到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耿菲菲时刻秉持奋斗理念,躬身基层一线,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炎热的夏天,他在田地里帮村民排查病虫害;节假日,在大舞台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入户走访、政策宣讲、护林防火等各项基础工作中,他主动当起“小喇叭”;在撂荒地排查、土地二轮延包、三资管理等各项专业性工作中,他主动当起“技术员”。从户情了解到防返贫动态监测,从自建房排查到安全饮水彻查,从行业部门预警核查到收支测算核准,他不漏一户一人;从医保收缴政策到慢性病证办理,从稳岗补助申报到一次性交通补贴申请,他跑了一次又一次……
  在营庄村,耿菲菲挥洒着青春的汗水,用泥土气代替学生气,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描绘青春的样子。“我出生在东回,投身基层工作,服务家乡人民,让我与家乡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也让我向党组织靠得越来越近。”耿菲菲说。2023年,他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他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迎接新的挑战,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