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7月04日
吕梁市兴县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地义务讲解员尹拯山

守望黑茶山 讲好烈士故事


  见习记者 赵倩

  

  在吕梁市兴县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地(原四八烈士纪念馆),人们总会看到一位身穿蓝灰色八路军服、戴着圆框眼镜,有点像乡村学校教师的人在为游客进行相关介绍和讲解,他就是做了21年义务讲解员的尹拯山。

  尹拯山本名尹小明,1980年出生,2003年4月至今,他一直在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地担任红色讲解员,为参观人员义务讲解,数十年如一日。21年里,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达1000万人次。他饱含深情地宣传着“四·八”烈士的动人事迹,通过各种途径将红色黑茶山宣传到海内外;义务种树几百株……他把人生中最青春火热的年华奉献给了黑茶山下的“四·八”烈士。

  

  改名“拯山”立志弘扬英烈精神

  

  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地位于吕梁市兴县东会乡庄上村,于1960年建立,是为纪念1946年4月8日震惊中外的黑茶山空难事件而建,是山西省最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我是黑茶山下的庄上村人,那次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尹拯山说,他自幼听奶奶和村里的老人讲述飞机失事后村民参加救援的情形。当时,尹拯山的爷爷是村干部,带领村民去山顶收拾、搬运烈士的遗体和遗物。之后每年的4月8日,奶奶便一手挎着装有香纸、果贡的篮子,一手拉着他,与村民一起去祭奠烈士。上一代人对先烈的崇敬行为,真实地教育和熏陶了幼小的他。

  听着父辈们的革命故事,身处烈士牺牲的地方,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也逐渐融入到尹拯山的血脉中。入学后,他懂得了更多道理,国家、先烈、志向、奋斗等词占据了心灵的一席之地。读初中时,他通过阅读与“四·八”烈士有关的书籍,便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以烈士为榜样,做有意义的事情,至少是为横在眼前的这座山、山上的纪念馆,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

  于是,当时的尹小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拯山”,时刻提醒自己要拯救这座山,守护烈士们的家。

  

  走访记录 深情讲述英烈故事

  

   15岁那年,初中还没毕业,奶奶病故,母亲又精神抑郁,尹拯山只好放弃上学,回家帮父亲干农活。当时的纪念馆由一名年老体弱的人看护,荒坡秃岭之上的纪念馆庭院内杂草丛生,门窗剥蚀陈旧,一派萧条之象。此地距县城有百里之遥,要找一个年轻的管理员难乎其难,县主管部门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几年后,尹拯山主动承担起了纪念馆的管理工作。从打扫、修房、补窗、补漆、栽树、种花,到整理烈士的照片、抄录资料等,全身心地投入,忙得不亦乐乎。

  起初,为了更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尹拯山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老人,用笔、照相机、摄像机逐一进行记录。有了这些资料的支持,尹拯山的讲解愈发饱含深情。

  为了讲解得更出色,尹拯山还自学了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王若飞文集》《秦邦宪文集》《叶挺传》《邓发文集》《黄齐生传》等。

  21年来,尹拯山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资料库,比如看到一句非常好的话,就琢磨怎么能应用到讲解中,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尹拯山说,烈士们的思想和精神值得反复回味、世代传颂。

  

  全天守候 坚持开展义务宣传

  

  尹拯山的行为引起了烈士后人的关注,他们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图片和书籍,送给他当下流行的相机以支持他收集资料,并邀请他参加一些纪念活动。

  尹拯山的宣传从一开始枯燥的文字到直观的绘画,从立体形象的泥塑到摄影、摄像,一步步与时俱进。传播工作所用设备从最初28元的闪光相机,到舅舅送的专业相机;从烈士后代资助的数码相机,到结婚时再度受援得以购买的照相机、摄像机。利用这些新式器材,他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快手短视频,不间断地为“四·八”烈士和黑茶山做着义务宣传。每逢“四·八”烈士的生日,他都会用心做一档很震撼的视频节目。

  对于尹拯山,或许用“守望”一词来诠释更准确一些。他守着这座山,把自己独自安放在纪念馆里。见他或采访他不需要预约,一年365天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纪念馆看到他的身影;请他解说不需要亮出身份,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一视同仁认真讲解。能够唤起对革命烈士的尊崇,对中国革命的更多理解,是他最真实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