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文化传播事业中发光发热
普法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增强公民法律素养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普法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大众获取和学习法律知识,还能坚定大众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思维,加快培育维护法治、崇尚法治的社会风气。
青年群体从事普法活动具有许多优势。青年群体能快速捕捉社会热点信息,跟随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进行普法,跟进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及时制作相应的普法内容,保证普法案例的时效性,吸引观众眼球,满足其求知欲;青年群体在进行普法时,通常会采用更加贴近受众的方式,与过去的“说教式”普法相比,更有趣味性、更有传播效果;青年群体能更快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利用新媒体从事普法活动,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普法。
当前,很多青年普法人始终坚持紧跟媒介发展,利用网络新空间的传播优势,结合时事创新普法内容,拓宽普法空间;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网络使用率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这进一步证明,从网络环境的角度来说,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普法教育的媒介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实现了法律信息、知识、真实案例的快速流通。线上的网络空间为普法教育创造了新环境,打造全新的普法教育平台,扩大受众群体,广泛传播普法信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可以更加快速地、准确地、全面地掌握法律信息,这意味着普法者有条件持续吸引受众关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惠民便民的效果。
如今,我们能在各类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看到青年普法人参与法治教育和传播。青年普法博主“抱着竹子的Panda”的视频栏目广受欢迎,她将法律知识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增添趣味性;律师郭庆梓敏锐捕捉社会热点事件,用幽默风趣的风格,为受众提供专业的法律解读;博主“大漠叔叔”是一名法医,他拍摄一些相关视频素材,通过镜头记录工作片段,用通俗易懂的情景演绎,为大家科普法律知识,真实地再现人民警察的办案过程。
笔者曾就网络媒介普法内容生产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有不少青年普法人的普法内容都是以视频形态呈现的。不论是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的短视频、长视频,还是《底线》《庭外》《决胜法庭》《人生第二次》等法律类影视剧或纪录片,都收获了较高的流量和正向的反馈。视频可以使普法内容场景化,使叙事更具故事性;而视听化的观看方式相较于文字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受众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利用视频,青年普法人可以打破非法律专业的受众获取专业法律知识的壁垒,拓宽传播的覆盖面,提升普法的效果。
结合调研结果,笔者发现青年普法人的队伍不断壮大,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对普法知识、普法教育感到非常有兴趣,并积极投身普法行动。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普法人加入普法教育队伍,承担普法教育的责任与义务。紧跟时事,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和新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受众生活,走到人群中去。在普法教育的事业中不断发光发热,帮助更多的群体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做好普法工作,传播法治文化,关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青年普法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我们呼吁更多具备法律专业知识或从事法治相关工作的青年群体加入普法事业,在惠及广大群众的事业中成就自己,为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培养全社会法治精神作出贡献。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