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重大机遇 长治供电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刘琴 实习生 路诗洁
重型卡车电动化转型,独立储能站投入运行,“炭中抽丝”新兴技术正在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初步成型……十年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抢抓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大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积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取得显著成就。
7月23日至25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与‘光’同行 一路奋‘晋’媒体联合采访行动”第二站走进长治。
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采访相关人员、亲身体验新能源技术,记者对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向客户提供的高质量服务有了深入了解,对长治市能源革命与能源转型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
护航长治绿色交通提速升级
23日下午,采访团一行在潞城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王毅卿的带领下,前往潞城区微子镇瑜宁综合物流园了解电动重卡充电桩的使用情况。
2023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实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将交通领域绿色转型作为长治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基础工程之一。目前,长治市共有新能源运输车3105辆,预计年底将达到4000辆以上。
为护航长治市绿色交通提速升级,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开辟重卡充电站办电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累计报装电动重卡项目198个,已送电项目108个,送电容量29.77万千伏安,极大程度上助力长治交通绿色转型发展。
潞城区地处309国道沿线,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车流量很大,平均每天3000辆至4000辆重型卡车从这条路线经过。随着油车向电车的迭代,充电站在运输线路上的建设十分重要。
“安装充电桩后,我们每个月都要对整条线路巡视2次,尤其是用电量大的客户、主线、支线接头发热情况及充电放电情况,都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潞城区史回镇供电所工作人员石磊介绍。
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投运
基于长治资源禀赋,近年来,长治市武乡县、沁县、沁源县等外圈6县新能源发展迅猛,而全市主要用电负荷则集中于内圈6区、县,对局部区域电网的需求出现明显差异,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建立储能电站,用电低峰充电、用电高峰放电,有效平衡用电需求,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和电网供电稳定性。
7月24日,采访团走进潞城仁和储能电站。
潞城仁和300兆瓦/6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场址位于长治市潞城区史回镇仁和村东北,系长治市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被列为2024年山西省重点项目。
据了解,项目建设总容量300兆瓦/600兆瓦时,分阶段完成一期、二期建设。项目一期目前已投入生产,并入国家电网。
“储能设备在最大功率下2小时就可充满或者放电20万度,在储能电站满电状态下,能满足6万余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储能电站项目负责人、长治弘盛源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原浩介绍,项目二期建成后预计容纳60万度电。
长治是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瞄定“打造全国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示范市,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目标,依托能源优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其间,长治市充分发挥长治电网能源调配枢纽平台作用,统筹电源负荷与调度运行各环节,发挥电力交易与市场调配能动性,探索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调节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路径。
截至2024年6月底,长治电源以煤炭发电为主导,总装机13341兆瓦,发电量204.7亿千瓦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3841兆瓦,占比28.8%;发电量26.3亿千瓦时,占比12.8%;外送电量89.4亿千瓦时,风光电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至2030年,当地新能源将逐步成为发电量主体,装机占比超过40%。储能作为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外送,在提升煤电等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和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助推长治源网荷储多环节深度融合,满足更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需求,推动局部区域电力电量自平衡,促进长治市绿色转型发展。
“一对一”护航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建在森林里,森林里面找企业”是山西潞宝集团焦化有限公司的一大特色。山西潞宝集团创建于1994年4月,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精细化工为主导,横跨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把原材料 “榨成油抽成丝”,把废料“锻成宝炼成金”,近年来,山西潞宝集团全力实施转型升级大发展,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投资超百亿元,完成全球第一家100%以焦化苯及废气制己内酰胺、聚合切片、尼龙6拉丝(建成了全球最大的3万吨/年锦纶6短纤维项目)等十大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
“一期是民用短纤维,二期是工业长纤维,260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采用专门工艺,将煤炭转化为1万米仅1.5克重的纤维材料,短纤维可作服装制造原材料,长纤维则用于制作海洋运输所需的RTP高压复合管。”在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拉丝车间,山西潞宝集团总裁秦芃向记者介绍。
记者们走进作业现场,实地观看煤炭抽丝过程。纤维材料在手电筒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走进RTP高压复合管制造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制造完成的管材进行封边处理,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密封性与安全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可靠的供电”,山西潞宝集团电气部负责人岳晓飞说,“供电公司的一对一服务为我们的可靠用电上了一道保险。”
据介绍,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成熟和走向市场,山西潞宝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为保证二期工程可靠供电,长治供电公司组织客户专班,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测算用电负荷,确定新增容量63050千伏安,从110千伏文王山变电站和110千伏柳江变电站各出线一回,保障企业双电源可靠供电。目前,该送电项目已完成验收,待消缺完毕,启动送电,护航企业快速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
沁县水多山多、地形复杂,煤炭等火力发电资源匮乏,光照资源相对比较充足,适宜发展光伏产业。今年3月末和6月末,光伏项目两次全容量并网时期,国网长治供电公司派出工作人员24小时加班调试,使得沁县二期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成为长治市首个全容量并网项目。
沁县二期光伏发电项目主要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建。该公司项目部主管张越介绍,该项目建设周期为半年,工程用容量为550瓦光伏组件220662块、300千瓦组串式逆变器337台,平均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350小时。项目建成后,按照火电煤耗(标准煤)每度电耗煤305克,与相同发电量
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每年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约1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0.1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05万吨。
“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还能带来经济提升,老百姓工作也很好做,把这些环保理念跟他们一说,都觉得是件好事。”故县镇人大主席张鹏飞说,项目施工队来到沁县,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发展,附近20余家饭店生意都十分红火,部分村民进入施工队工作,也有了稳定收入。
山西是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转型是山西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国网长治供电公司根据能源转型目标和需求,对电网进行科学规划和升级改造,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适应性;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优化电网调度,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同时,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加大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电力需求响应项目,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性;积极向社会宣传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提高公众的能源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绿色用电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