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样板
近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西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暨非遗工坊现场交流活动在大同市灵丘县举办。活动旨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全省非遗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不断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样板。
在经验交流会上,灵丘县、稷山县、高平市、昔阳县、晋源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以一线生动、鲜活的实践与大家分享了各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非遗工坊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等。据介绍,灵丘县把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与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旅游产品供给结合起来,建成一批乡村记忆馆、农耕馆、村史馆等,涌现出车河有机社区民俗博物馆、沿河村愿景馆等一大批乡村文化记忆的载体。昔阳县选取从业人员多、带动能力强、有市场销路的非遗项目,通过“非遗+园区”“非遗+公司”的模式,加大非遗工坊的建设力度,并以“非遗工坊+旅游”把非遗作品、非遗工坊引入到民宿、旅游休闲街区、景区中,通过展示、展演、展销等,让非遗在传承创新中实现融合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就乡村工匠培育、吸纳就业、劳务品牌培育等政策进行了解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友文以《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互构共生》为题作了专题讲座,与会人员进一步掌握了最新政策要求,明晰了工作方向,增强了工作信心。
“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政策解读以及专家授课,达到了互学互鉴提升工作能力、找到新的工作方法的目的。”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工作交流、典型培育,不断推动全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非遗工坊建设走深、走实。
据中国旅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