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8月23日

古人的读书风格可谓是百花齐放!


  你有没有享受过阅读的乐趣呢?翻开一本书可没那么简单,仪式感必不可少。来看看古人的那些读书风格秀吧!
  
  执着派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古时候,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仅反映在其精神上,也体现在高昂的造价上。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书的成本变低,但也只有家底雄厚的人,才能潇洒地享用这项“新科技”。古代的灯油和书本一样,曾经一度是奢侈品,尤其是动物油脂,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
  读书的机会这么珍贵,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无论是头悬梁、锥刺股,还是在墙壁上凿洞、在野外抓萤火虫……为了读书,古人可是吃尽了苦头。就连碎片化时间都被他们安排得满满当当。
  
  手不释卷派坐着读躺着读上厕所还在读
  
  隋末枭雄李密没有凿壁囊萤的烦恼,却被越国公杨素撞见一边骑牛一边读《汉书》。杨素问,你怎么这么勤奋?李密说,他准备去拜访老师,路途遥远,就读读书。
  北宋的欧阳修也是抓紧时间读书的典型,他把躺在床上以及上厕所的时间都用来写文章,连在路上骑马的时间也不放过。还自称只有这些地方可以好好构思。对欧阳修有提携之恩的钱惟演,走到哪儿都带着书,坐着读、躺着读,上厕所也读。同时代的名臣宋绶,在厕所里读得更卖力,声音又大又清脆,远近都能听得到。
  
  追星派来自偶像的座右铭
  
  《荀子》一文中记载了孔子初见欹器的故事。一次,孔子带着学生来到偶像鲁桓公(又说齐桓公)的庙宇参观,看到一个独特的器皿很好奇,守庙人告诉他这叫作欹器,鲁桓公在世时曾时刻将它放在座位的右边。欹器在中空状态下向一侧倾斜,注入一半的酒后就端正了,如果继续斟酒,欹器就会翻覆。
  孔子有感而发,对学生们说,读书、做人亦如此,满招损,谦受益。这番话既是告诫学生,也是勉励自己。回家后,孔子求索“明星同款”,专门找人给自己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欹器,并效仿偶像,将欹器摆在自己的右手边,警诫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
  欹器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具体长什么样至今未有定论。在商周铜器铭文中,有一种字形似对欹器的记载。
  
  潇洒游学派从前车马慢身体和理想都在路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读书人远行会带些什么呢?古人出远门,少则几天,多则数年,古琴、文剑和书箱是很多读书人的出行三大件。前车后辙中有多少书香萦绕,就飞扬着多少理想。
  《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姚)秀才收拾衣装,无非是琴剑书箱,数日之内都完备了。”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崔护)收拾琴剑书箱,前往长安应举。”
  唐薛能有诗:“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
  古人的读书风格,竟然如此多样,你的读书风格,又是什么样子呢?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