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青年夜校火热“出圈” 课程一上线即“秒光”
本报记者 张云鹏
8月25日,夜幕降临,滂沱大雨都未能阻挡李海昕去往晋中市昔阳县金博园社区青年夜校的脚步。她刚刚参加工作,性格比较内向,因此特意报名参加了拉丁舞课程。“刚开始学习时,我总感觉紧张、不自在,害怕自己出丑。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开始享受舞蹈。”通过学习,李海昕渐渐发现,自己变得自信了,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李海昕的故事只是昔阳青年夜校中众多青年成长故事的一个缩影。5月以来,团昔阳县委探索开办昔阳青年夜校,打造青年喜爱的、具有昔阳地域特色的共青团服务青年新品牌。夜校一经推出,立刻在昔阳青年中火热“出圈”,成为青年学习技能、结交好友、丰富生活的“加油站”。
课程“菜单”学有所获
“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大家看我示范。”在昔阳青年夜校书法课堂上,老师细致地讲授隶书的书写要领,手把手纠正学员的书写姿势和运笔方法。学员高秀珍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还时不时用手比划,模拟运笔。“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可惜一直没机会学,这次在夜校总算圆梦了。”高秀珍说。
团昔阳县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时长、兴趣爱好和交往群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青年夜校+”理论宣传、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的“1+3”课程模式,推出适合昔阳青年实际需要、引领性强、烟火气浓的 “学习套餐”。“首批推出了5家青年夜校、13个学习项目,7月又新增青年夜校课程9类。”团昔阳县委书记吴敏说,“我们不仅要掀起青年夜校的热潮,还要让其持续升温,在多个维度赋能青年发展、助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探索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成为众多年轻人选择青年夜校的原因之一。丰富实用的课程也颇受欢迎,一上线即“秒光”。学员陈叶就“薅”到声乐、插花、拉丁舞等多个课程的“羊毛”,“夜校能让我在家门口学到真本事,这种 ‘文化套餐’很对我的胃口”。
晚上8点,昔阳青年夜校瑜伽课上,老师进行着全程引导式教学,从运动热身到入门动作,帮助学员掌握瑜伽的技法、规律。“下班后来练练瑜伽,能舒缓身心。在青年夜校体验后,我和闺蜜一起报了半年的课程。”家住青年夜校附近的黄薇笑容满面地说。
从百年中国妇女奋斗史、听老兵讲故事到艺术生专业选择、大学规划、入坑考古专业前需要知道的事、支教经历分享,从二胡、书法到爵士鼓、电声乐队……为了让青年夜校的课程更贴近青年喜好、符合青年需求,团昔阳县委以 “理论学习+文化浸润+技能赋能+素养提升”的四维融合模式,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各具特色的青年夜校,为青年量身定制“菜单”,确保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能让青年眼前一亮、学有所获,持续为昔阳青年输送知识养分与精神食粮。
课程有样 服务多样
“让青年共同受益、一同进步,找寻自己的幸福‘夜生活’。也希望通过开展技能课程,让大家既富‘脑袋’又富‘口袋’。”采访中,吴敏道出了开办青年夜校的初衷。
青年夜校关注青年需求,让青年在工作之余习得一技之长、丰富精神生活。同时,优质的课程内容、专业的师资力量、便捷的课程模式吸引了广大青年相聚在夜校,大家因同好集结、以技艺会友,把夜校课堂变成社交平台,收获满满的技能、友谊和快乐。
专业教师、行业大咖、业界翘楚……各行业多领域“名师”纷纷走上昔阳青年夜校的讲台,将专业知识、全新技能以轻松的方式传递给青年。“学员十分认真,全身心投入学习。青年夜校为青年开辟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自由交友的社交空间,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用传统文化滋养青年,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昔阳青年夜校书法课老师张拉喜说。
“青年夜校的品质有保证,课程设置丰富有趣,完全不用操心授课老师、学习材料等。每周抽出几天时间来青年夜校学习,已成为我的‘固定节目’。”对各类器乐十分感兴趣的李宇峰想体验一次钢琴课,但一直被不菲的课程费用劝退。看到青年夜校开课的消息,他和朋友第一时间报名,并幸运“中签”。初次接触钢琴,李宇峰直言比想象中更难、更复杂,但在这个过程中,“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情操”。
青年夜校开办以来,团昔阳县委积极招募“青春合伙人”,组建“高标准”师资团队;注重整合师资,鼓励各类职业中有特长、有能力、有情怀的人员加入青年夜校讲师队伍,充实师资力量,目前已建立近百人的师资库;发挥团属资源优势,积极发动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提供特色课程,组织“青年文明号”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共同办学,动员有条件、有专长的优秀团干部进驻青年夜校开课。
青年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青年夜校的一路长红,体现了政府公共文化沉下去探索求变的决心。截至目前,昔阳青年夜校已在全县开设拉丁有氧操、插花等6期课程,培训学员100余人次,影响力仍在迅速攀升,成为昔阳青年追求进步、共促发展的重要平台。
吴敏表示,团昔阳县委将持续探索青年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青年夜校,成为广大青年精神世界的“加油站”,让青年白天追光、夜晚逐梦,在共青团“服务对象”和“工作力量”之间进行有效转换,帮助更多青年整装“充电”再出发,与昔阳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