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娄烦借绿色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陈彤
8月28日,记者从太原市娄烦县了解到,近年来,娄烦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集聚绿色优势、打造生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以绿色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娄烦县大力实施“创森”工程,坚持点、线、面相融合,荒山造林与低效林改造相结合、多树种混交和绿化彩化相贯通,突出打造了景观线、绿化带、示范点,重点实施了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河道绿化、环库绿化、环城绿化、企业绿化、村庄绿化、生物廊道八大工程,累计投入14.83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64.134万亩,完成景观通道88公里、村庄绿化105个村,森林康养基地4处、自然教育基地1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处、绿色驿站8处。娄烦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6.82%,林草覆盖率75.35%,生态效应突显。
娄烦县把国土绿化和巩固衔接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各造林合作社优先聘用脱贫群众,打造“娄烦园艺”务工品牌,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娄烦镇白道村村民王梁则说:“我在娄烦县迎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好多年了,长年都在合作社干活,年收入有3万多元。”据悉,今年娄烦县约有务工人员1600人参与植树造林,人均增收1万余元。
娄烦县还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推动域内生态持续向好。
锚定蓝天常驻,同时,娄烦县坚持“工业源、移动源、工地源”三源齐控,组织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对全县20多家在产企业开展“全覆盖、体检式”帮扶指导。针对PM10指数上升等问题,邀请“一市一策”专家组进行分析研判,重点查处施工场地“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落实不到位、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超标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县城洒水抑尘频率。
为扎实推进 “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娄烦县今年建设完成建成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涧河生态西延工程、汾河生态景观治理 (娄烦县干流段)工程,规模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配套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并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水稳定达标。
不仅如此,娄烦县还以“旅游+”产业为动力,依托独特的山水林气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古国文化、西游文化和农耕民俗等特色资源,积极谋划建设精品旅游项目,开发了消夏避暑、森林露营、乡村体验、亲子休闲、红色研学等产品,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业新业态,以绿色产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