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究
●山西财经大学 文雅 孟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以时代特征为基本原则,针对劳动新形态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回应科技发展、产业变革和劳动市场的需求。高校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时代新人的价值导向、精神风貌及技能储备。高校劳动教育作为衔接理论与实践、塑造学生劳动观念与提升实践能力的桥梁,承载着传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高校就业教育则聚焦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与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将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发挥两者双效育人的功能,有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健全。
双育人上下衔接,造就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理念之中,还是对这一历史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生动实践。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在价值追求上呈现出高度的耦合性和一致性。它们都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不同侧重的教育实践,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劳动教育为就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与实践基础,而就业教育则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现实导向与应用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环节。它们深刻触及并重塑着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这种价值观念的塑造,需要由下到上协同发力,以顶层设计为指引,以学生个体提升为目标。具体来说,需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等的重要论述精神,设计并实施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融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需求以及切合当代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指导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崇高劳动精神、精湛劳动技能、良好劳动习惯和深厚劳动情怀的新时代青年。此外,在高校层面,还需要搭建起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独特的浸润与培育功能,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价值观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借文化熏陶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双育人纵横交织,提升精准施策的育人实效。高校劳动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涵盖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劳动价值观培育和行为范式技能,坚持将智力、精神和体力的有机衔接。就业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侧重于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坚持将就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两者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双翼,其深度融合要求在课程体系的构架上实现系统性与多样性的精妙平衡,以精准对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具体而言,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遵循纵向层次递进与横向交叉融合的双重逻辑。在课程纵向建设方面,课程体系既要根植于普适性教育之基,又要兼顾起个性化教育之需。其中,以普适性作为该课程体系的基础,要将教育内容覆盖至基本劳动价值观念、职业素养筑基、行业动态解析及职业规划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建立起坚实的理论框架与基本技能体系;以个性化作为该课程体系的提升,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通过精细化设计,精准对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阶段特征与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职业规划导航、前沿行业动态洞察及丰富的实践探索平台,助力学生精准定位职业愿景,明确成长路径。课程横向建设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应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同其他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跨界交流。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实施跨学科项目、社会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竞赛等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双育人多维联动,构建“三”翼协同的育人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化发展亟需采纳系统协同的理论框架,将传统教育活动的疆域从高校内部拓展至家庭与社会网络的广阔空间。其中,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应通过家风的积极传承、家训的潜移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为劳动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使之在家庭教育中生根发芽,成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石;从学校层面来看,应充分整合校内资源,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构建起覆盖学生全过程周期的、连贯性的劳动教育与就业教育体系。同时,高校需将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深度融合,不仅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就业观念,还需关注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助力每位学生制定契合个人特质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最后,社会层面的参与对于完善这一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企业应积极承担起协同育人的社会责任,立足新时代经济市场发展中人才需要的现实诉求,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联合高校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zsszsx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