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9月13日
组织规模大 项目质量佳

第四届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落幕


  (上接01版)
  
  山西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大赛无论从规模上、项目质量及评审办法上同历年比较,都有较大突破和进步。首先是大赛规模方面,本届决赛入围项目达88个,最终评选出62个获奖项目(目前获奖项目仍在公示中);组委会邀请了10名评审专家进行现场评审,是邀请评委数量最多的一届,评委们在评审过程中认真严谨、客观公正,为大赛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是评审办法方面,大赛经过线上初审和初评,最终以现场公开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决赛,决赛现场还特别邀请了各主办单位、高校、地市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和监督,充分展现了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最后是参赛项目方面,入围决赛的88个项目涵盖了为老、助残、关爱青少年、生态环境、社区治理、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其中为老、助残和关爱青少年项目占比达48.86%,十分契合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重点领域的重点方向。
  赛后,10名评委在座谈时纷纷表示,本届大赛项目的目标明确、管理严谨、执行力强、社会效益好,较往届有了显著提升。
  其中,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的沈晋魁作为大赛评审之一,对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谈到,大家对公益志愿服务的概念日渐清晰,已从原先粗犷的公益活动目标深入为更细化的人群服务目标。项目实施者能够更加明确地把控受助人群更为细致的需求,从单纯的帮助摆脱困境,升级到兼顾其精神需求满足。另外,大家更加注重自身专业优势,大部分项目的设定充分考虑了自身所学专业。
  在沈晋魁看来,很多参赛项目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对志愿者的培训考核、配套技能、服务效果等评估或评价,缺乏量化或模块化的评估方式。此外,缺乏志愿者认证标准,多数组织仍无普通志愿者、技能型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的区别或进阶及培养认知等,他希望各参赛项目能关注到这些问题,并及时调整或改善。
  金奖项目之一、山西传媒学院报送的项目 《高校助力残障青少年影视美育的路径研究》,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兴趣。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志愿者根据自身专业优势推出国内首个线上视听障青少年影视美育资源共享平台,融合线上慕课与线下活动,打造“大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型教育模式。成立两年来,团队组织线下放映30余次,覆盖特殊群体2000余人。
  在听取了现场评委的宝贵建议后,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拓宽无障碍电视的放映群体,在慕课制作上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慕课制作专业化,同时多元化扩展线下美育基地课程建设和无障碍电影推广范围。
  据悉,获得金、银奖的项目将有机会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评选的参赛资格,同时将被纳入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公益创业赛数据库。
  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完善赛制、不断提升办赛水平,凝聚和引导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参与进来,通过大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向品牌化和规范化发展,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在推动全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