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0月28日

数字化为太原非遗保护传承“添翼”


  本报记者 任小芳
  
  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建立数字档案、设立非遗二维码数据库……近日,记者从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加快文旅产业现代化,该局在非遗保护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创新,推动数字化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人看到太原非遗之美。
  太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的多元复合的文化生态特征,是汾河流域文化、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及晋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唯一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太原市全力推动并持续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数字化记录及推广工程,历时3年,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作、技艺、流程、环境等要素进行了数字采集、数字存储,建立了数字档案。目前,已对242个非遗项目进行了数字化记录,建立了“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二维码数据库”,并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太原)”微信公众号面向大众开放使用,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体验以图文、声像等表现手法制作的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内容,随时随地感受非遗之美。下一步,太原市将把二维码数据库推广到全市各个景区、公共场馆,让更多市民、游客体验太原非遗之美。
  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安俊跃表示:“非遗保护传承是随着时代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融合传统的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重塑更为鲜活、智慧、有趣的非遗传承模式,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